累 托付“一郡之望”
在上述种种说法中,文昌塔成了抑制合浦出人才的一个“异类”。然而,文昌塔的作用,在古人眼里正在于弥补当地“文峰不足”的缺憾,促使地方多出人才。所谓“山上立文笔,平地起高塔,皆为文峰”。难道合浦文昌塔果然是个例外?
当地文史研究专家考察后发现:其实,合浦文昌塔的修建,与所谓“驱赶犀牛”的传说毫不相干。
明崇祯十年版《廉州府志·卷一·图经志·历年纪》中,就简要而明确地讲述了建文昌塔的目的:“(文昌塔)址于城南之冈,累七层,高丈十,贯以阶升,外扃以环道,翼以扶栏,朱碧辉映,时有铮铮之声。峭出之间如文笔状,固一郡之望也。”显然,前人之所以建这座塔,是将出“文笔”、出人才的“一郡之望”全寄托在了它的身上。
旧版《合浦县志》中也记述道:建造文昌塔,是因为“此地无高冈,江流斜去,形家所忌”,由此造成“民无储蓄,科民亦寥寥(纳税人不多)”。于是,“乃请于抚,按造塔以镇之”。建塔费用,除了动用府库杂税的余额银两外,还向民间摊派进献建筑材料,共耗银八百余两。之所以“塔名文昌,义取丁火之文明也”。在古人眼里,南面方位属“火”。在南面立文昌塔,是期望文昌帝君护佑当地文明昌盛的意思。
人才的出现,除天时、地利,更需要人的主观努力。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一座塔的身上,或者把怨气都撒在一座塔的身上,那它就太痛苦、太冤枉了。
叹 古塔修旧如新
已有397年历史的合浦文昌塔,在1981年时经现代人一番修缮,已经没有多少沧桑的韵味了。据当地文物工作者勘测,这座八角七层的叠涩出檐楼阁式砖塔,高35米,塔基直径10米。全塔由底层向上呈尖锥状逐层收缩,显得俊秀挺拔。塔尖原为密檐式塔刹,后遭雷电击毁,修缮时改为葫芦宝顶。塔基以长条青砖石板构筑,塔身用青砖里外三层粘砌。每层塔内墙壁上均砌有6个佛龛,佛龛内曾安放有佛像。
塔的底层原本有东西向劵顶风门供人进出。塔内各风门均与阶梯相连,登塔者可沿阶梯逐层环绕登至塔顶。立于塔顶,向南,可望茫茫大海乃至北海市区;向北,可将合浦这座“廉州古城”尽收眼底;向东、向西,则是茫茫林海,秀媚川岭。遗憾的是,修缮时出于“保护”目的,将塔门全部用砖封砌起来。记者只能立于塔下,望塔兴叹了。
考古界在谈到文物修复时,总是强调“修旧如旧”。可是,记者访过的几座据说是经文物维修专家指导修复的广西古塔,却无一例外的“修旧如新”,感觉就像是小孩子在老人沧桑的脸上随心所欲地涂脂抹粉……
你可能还喜欢:
一代枭雄曹操的风水智慧图
揭秘:江氏祖坟的风水传说
风水故事:十八滩传说
流传在民间的风水故事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