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皓月
“黄花皓月”是指黄花岗公园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位于广州先烈中路,是为纪念在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起义当日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160多人起义,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惨遭失败,伤亡惨重,后来查清姓名的烈士共86人,事后革命党人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骸骨72具,合葬于红花岗,并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
将安葬情况在报纸上报道,红花岗因而易名黄花岗,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被孙中山先生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半年之后武昌起义成功,终于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912年广东军政府拨款在原地修建烈士陵墓,孙中山亲手栽植青松。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烈士方声洞之兄)募款修建而初具规模。后经多次修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现有规模,并辟为黄花岗公园。
陵园坐北向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13万平方米。正门宽32.5米,为三拱仿凯旋门式建筑,门额上刻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进门为长230米的宽阔墓道,其中段有泮池、石拱桥,尽头为七十二烈士陵墓。陵墓呈正方形,每边长17.5米,石砌围栏四周有铁栏杆。
墓中央建有一墓亭,亭内立“七十二烈士之墓”墓碑,亭顶如悬钟,寓争取自由警钟之意。墓前右侧碑亭内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刻有72位烈士姓名,旁侧还有后来寻获而补刻的14名烈士姓名的墓碑。墓后是章炳麟题书的“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
坊顶层中间用72块长方形石头横列堆切成崇山形献石堆,象征72位烈士,顶端伫立一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此外四周还建有许多纪念性建筑物。沿中轴线排列着广场、牌坊、墓道、月池、祭台、墓冢、纪功坊,连同墓道,构成墓园的整体。园内遍植各种开放黄花的植物,如黄素馨、黄穗冠、黄芍药、黄梅、桂花以及黄花夹竹桃等,四时黄花常开,象征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黄花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纪念胜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以“黄花浩气”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当您踏上石阶,仰望“浩气长存”的金色大字,漫步于苍松、翠柏、黄花簇拥的宽阔墓道,遥望那高耸屹立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的时候,会倍感这里是何等的庄严肃穆,正气凛然,一种对先烈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莲峰观海
“莲峰观海”是指番禺莲花山风景区。
莲花山风景区坐落于番禺区东部。莲花山主峰海拔105米,由40个小山岗组成,因山上婷婷玉立美丽的莲花石而得名。素有“莲花胜境”之美誉。
莲花山上有古采石场遗址,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开采面积达500多亩。当年南越王墓所用的12种石料中有8种是这里开采的。这个“人工无意夺天工”的古石场遗址,奇峰异洞林立,悬崖峭壁嵯峨,千姿百态,奇丽壮观,形成莲花岩、象鼻山、神镜、天池、南天门、云梯、金鱼池、莲花洞天、溅玉、观音岩、飞鹰岩等胜境。
北山主峰顶上,矗立着高达50米秀丽的莲花塔。它与琶洲塔、赤岗塔鼎足而立,雄踞珠江口,有“省会华表”之称。此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612年),1981年由港澳同胞何贤、何添兄弟捐资重修。现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层,内为11层,塔内有梯级可直上顶层。在塔顶举目远眺,虎门水道烟波浩渺、羊城琼楼玉宇直插蓝天,黄埔新港云樯林立以及珠江风物尽收眼底。
莲花山第二峰顶上有扼粤穗咽喉的莲花古城,此城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是为防范明末遗臣郑成功进攻东南沿海作哨所之用,鸦片战争时林则徐曾在此设防。莲花山上还修建了高达40多米的望海观音,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观音立像。她手持玉净瓶,慈眉善目,腑视南海,仿佛在为人们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莲花山是自宋代开始评选“羊城八景”以来,首获称号的番禺景观。它不仅使番禺成为广州城区的体现,更是突破山水城市,迈向“山城海田”大格局发展的标志。莲峰观海,意味着广州市终于站到了海边。
【结束语】据史书记载,广州自宋代开始就有羊城八景的评选。宋代工商业发达,特别是对外贸易的繁荣,在今天光塔路一带形成的“蕃坊”、“蕃学”、“蕃市”非常兴旺,加上富民思想的普遍,城市生活活跃,市民和外商喜欢风景名胜,是始创羊城八景的社会基础。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最愉快的消遣——广州早茶文化
关于广州云吞面的由来
广州六榕寺简介,六榕寺修建年代是何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