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生观:
中国文化注重现世今生,印度文化注重宗教信仰。
中国人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宗教信仰不浓烈的民族,在中国民间流传的宗教主要以佛教为主,中国佛教以禅宗影响为主,它提倡的“顿悟成佛”以及修养可以不出家、不打坐,肯定了人的现世和今生。中国人不把幸福放到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追求的是现实世界的快乐,他们不喜欢那些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折磨,中国人也少有对死的极端恐惧。
而印度文化偏重的是宗教,宗教的最终目的是解脱,是使人从尘世的痛苦状态中解脱出来,以达到超世的极乐境界。在“人以宗教划群,物以宗教定性”的印度社会中,宗教色彩极其浓重,印度文化就是所谓的“宗教的文化”。印度宗教信徒的最高目的就是舍离此世,追求“精神解脱”,达到“梵我同一”。印度人的人生观不在于人的现世生命本身,而寄托于梵、佛,寄托于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欢乐,要通过整个身心的极度磨难来洗涤自己,摒弃自己的肉体,净化自己的灵魂。
3、世界观:
中国文化追求同化,印度文化追求包容
中国文化具有单一性和凝聚性的特点,在对待外来的、异质的文化上,更倾向于“同化”而不是“并存”的态度。在对待不同的思想流派、组织以及地方文化上,中国文化也趋于“同一化”。几千年来,尽管也有道、佛等思想流传,而且传自于印度的佛教也不得不适应于中国的文化而演变为入世的禅宗,但中国人凝聚性的世界观一直以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国精神生活的主题,所以其他思想流派都远没有达到足以与儒家抗衡的地步。
印度民族承认和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哲学和宗教,但印度文化非常活跃,它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进外来文化,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因此,自古以来它就有一种极大的宽容精神和包容精神,这种宽容和包容精神是印度文化的主要特点。
当两种文化碰撞在一起时,就会出现不同价值观的差异,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应对和处理。但总的来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尤其是在宗教等一系列敏感的话题中,更应该小心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此外,还应该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当两者冲突时,尽量在不违背自己价值观原则的情况下与他人和睦相处。最后,应该借鉴印度文化中对不同世界观的包容,对不同的价值观,也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猜猜看:云南十八怪分别是什么?
7月份去泰国合适吗,几月去泰国最便宜
浙江大学是几本,浙江大学是985还是2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