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渗透儒学伦理道德
儒家文化以中庸之道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晋商在世代的经商过程中,同样敬重儒术,并以儒家思想来教育子孙后代。儒贾相通、义利相通在清代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晋商对儒学的重视和传承,在渠家和乔家均表现突出,这从他们的民居大院中可见一二。如两家的门匾、楹联与牌坊有相同的功效,既装饰门面,又留下永久的纪念,是富贵人家标榜文人风雅、张显主人品味最下功夫的地方,在宣传封建礼教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渠家五进院的每一扇门额上,都刻写着与儒家思想有关的修身养性之警言佳句,如若虚斋、乐天伦、德星朗耀、学吃亏、善为宝、慎俭德、慎言语、辑熙轩、读书乐、观光第、稍可轩、载籍之光、福禄尔康等,这其中既有做人处事的要诀,又有读书修身的提示。可以说,大院的一石一雕渗透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
而乔家的门匾和楹联中多以慎俭德、仁周义溥读书滋味长、百年树人、为善最乐、居之安、淳风、静观、洞达、诒多福等为内容,无不倡导着儒家的伦理道德,以求将德行与做官行商紧密结合。
尤其乔家大院的主人,其名致庸,且将其堂名即宅院名直接命为在中堂,人名与堂名巧妙地嵌入“中庸”二字,取自儒家中庸学的不偏不倚,执用两中,明示他主张的家风:以仁和之风处世、为人、经商,要中规中矩,该我得者我得,不该我取者,纵有千金也不能妄取。
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由于山西地处内陆,新观念的冲击微乎其微,对山西人的习俗观念变化作用有限,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晋商大院中的积淀仍然无处不在。作为晋商文化的载体,无论晋商大院的外在是怎样的表现形式,它们所体现出的内在核心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和封建礼制思想,以及那个时代商人、士大夫普遍的儒贾相通、义利相通文化观念和实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古希腊文化精神: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古希腊文化起源:源自魅力爱情海
浅谈,古希腊文化发展的历史兴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