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湖泊之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荆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两省之间,面积辽阔,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如今湖南境内所指的洞庭湖区,习惯上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受堤防保护的地区都计算在内,因此,就行政范围来说,它包括19个县、7个市、15个国营农场的全部或一部。
洞庭湖名称由来有许多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在古代曾有“八百里洞庭”的说法,洞庭湖北有三口与长江相通,南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容纳湖南四水的水量,并起着吞吐长江洪水的作用,它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其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载有“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等。
另外,洞庭湖还有“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十影”,美不胜收。1988年8月,“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因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水、土、生物资源条件,成为中国最早的稻作农业发祥地,早在8000—7000年前已有先民们在洞庭湖这块沃壤上开始有固定聚落的农业定居生活,创建了以稻作农业为主体的人类早期文明。
洞庭湖自古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司马迁、班固均用“稻饭羹鱼”、“虽无千金之家,亦无饥馑之患”来描绘其社会经济生活。在洞庭湖区,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生资源极为丰富,成为农业文明时期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稻饭羹鱼也成为鱼米之乡在不同时期的代名词。
洞庭湖自古为淡水鱼著名产地,而今则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其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
你可能也喜欢:
世界十大高峰分布谁人能征服
世界十大旅游景点去过无憾
充满无尽想象力的国度,印度的文化名人
物理界的王牌: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