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是河南汉族当地的一种曲种之一,河洛大鼓是拥有一定的文化市场以及相当的数量同种,上至宫廷殿堂,下至乡间田野,都是很喜欢聆听这种曲种来消遣时间以及欣赏这种文化艺术。那么,大家对于河南的河洛大鼓有多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艺术文化吧!
河洛大鼓的来源
据洛阳地方志记载,河洛大鼓形成过程和初创时间为:清末以前,洛阳城乡流传较广的曲艺形式称“琴书”。约在清末民初,偃师县琴书艺人较集中的段湾村,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阳学艺,学会了当地的“鼓儿词”。并与洛阳方言琴书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大鼓。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名称,“河洛大鼓”的名称是在1952年才正式命名的
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
河洛大鼓演唱方式简单,不用舞台灯光,更不需化妆,一桌一椅而已,有自拉自唱的,有一人演唱一人或数人伴奏的。伴奏乐器以专用的说书坠胡为主,兼配二胡、三弦、秦琴、小提琴等。演唱工具有小书鼓、钢板、醒木等,这些工具既能击节,烘托气氛,也可做道具。小小鼓槌,写文为笔,论武为枪,催马扬鞭,荡舟成浆,钢板钝而无锋,做刀剑而似有刃,做镜则如有影。说书桌一席之地,可驰骋千军万马,说书人一张利口;可描述万千风流,每当夜晚降临,书场客满,虽没有锦幕低垂,景色变幻,而说书人舌绽莲花,以一当十,虚中求实,钢板,鼓点伴随着悠扬的坠胡伴奏,演述今古,叙事状物,言情缕心,传真描神,别有韵致。
河洛大鼓曾经的繁荣
解放后,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更使河洛大鼓焕然一新。从形式到内容又注入了新鲜血液,由过去专供消遣解闷的艺术发展成为歌颂新生事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不可缺少的艺术工具。如朵朵鲜花,点缀着地方文艺的百花坛。
然而,同京东大鼓一样,河洛大鼓这个粗犷、纯朴,带有浓郁的乡土风味的地方艺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曾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昔日风韵已经不存。值得庆幸的是,河南有关部门已于2003年9月份启动了为期十年的河南文化遗产抢修工程。据悉,河洛大鼓也被列入抢救项目,这使我们看到了这种艺术的曙光。挖掘、整理和抢救这一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重振河洛大鼓是每一个鼓书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每一个有识之士的义务,任重而道远!
您可能也喜欢:
在传承中发展的文化“北京曲剧”
杨柳青剪纸,一朵民间的艺术奇葩
上海文化典型的代表“沪剧”
锣鼓书文化:汉族曲艺的优秀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