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文化的基本组成。在中国虽然我们都说着普通话,但是在地方一个个极具语言特色的方言独树一帜。成为要想融入当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山东青岛流传青岛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只属于本地的青岛话。
青岛话属于胶辽官话,其特征是舌音比较重,常常把「th」音加在「sh」、「x」、「s」上。普通话的声调也被削减不少。基本上在某个程度上,要把普通话转成了青岛话,只需把普通话的声调改一改,把第四声保持不变。
青岛辖六区四市,由於地域较广,其内各地方言并不统一,部份甚至差距较大,如分尖团情况,声调数量与调值等。青岛话,广义上是中国青岛市各地区所说方言的统称,狭义和一般意义上仅指青岛市区民众所操语言。
市区方言声调衰减,受权威方言影响,青年人尖团音也不再怎麼区分。其他周边的一些地区,声调依然保持4个,尖团音亦能很清楚地区分。本词条所讨论的主要是狭义上的青岛话,即青岛市区附近的语言。
大学时(在本地上的)教给广东的室友说青岛话的窍门,就8个字:“一三互换,二四归四。”后来该同学在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跟本地商贩讨价还价,还真说得像模像样儿。但此法只是略像,对青岛话的描述并不精准。
青岛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昂”表示“啊。呀。知道了……”以及“biang”是青岛话的口头语。青岛话中普通话发“e”的经常发作“a”比如普通话“合饼”青岛话曰“哈饼”普通话“喝酒”青岛话曰“哈酒”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历史上由于受到过德国的统治所以方言中不乏德语的音译如:青岛称下水道口为“古力”;称下水道口的盖子为“古力盖”是音译德语的“Gully”。
你可能也喜欢:
陕西汉调二黄的流传历史与独特技艺
陕西艺术史上的“活皮影”-弦板腔文化
多姿多彩的80年代黑龙江服饰文化
闻名世界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