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至今苏州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习俗。
祭:新婚夫妇“上花坟”。苏州人清明上坟扫墓,更是不敢怠慢,特别是新丧终七而未满周年的人家,要过新清明。新婚夫妇,要一起去上坟,称为“上花坟”。直至今日,清明扫墓的习俗仍在民间流行。
还有就是插柳、戴柳、戴杨柳球,用柳枝条做成的“灯笼”,由长满嫩叶的树皮卷成的绿球,就是所谓杨柳球,把杨柳球摘下,插在鬓边,就叫“戴杨柳球”,简称戴柳球。野外去踏青的儿童妇女,更多的会戴柳圈,做柳灯笼,戴杨柳球。戴柳圈简称“戴柳”,就是把折下柳枝条,圈成一个圆圈,大小正好以套在头上为宜,这主要是少年儿童戴的,据说可免虿毒、避厉疫。
放风筝,也是男女老少喜欢的群众活动。风筝,苏州人称鹞子,苏州每年元宵节后,开始放鹞子,由于农忙、气候等原因,过了清明,就逐渐停止,这就叫“清明断鹞”。而清明节那天,是“断鹞”的正日,旧时常常有群众性的“断鹞”仪式。清明断鹞的农业意义在于:清明断鹞,还因为吴语“鹞”近“妖”,“断鹞”就是“去妖”,有的干脆在风筝上写“妖去病除保安康”字样,将鹞子放走,就是祈祷或象征祛除小孩或家人疾病晦气。
猜你可能也喜欢:
解惑:广东东莞清明节的习俗
上海清明节吃什么过节?
青岛的清明节吃什么食物呢?
广东冬至习俗与食俗盘点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