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之一:梅花大鼓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946人在看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非常多值得骄傲的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失去了继承的人,梅花大鼓是到如今都还保留不错的一项艺术,你知道梅花大鼓吗?了解梅花大鼓的具体表演形式吗?本期民族文化为你解析。

传统戏剧之一: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

  从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两个流派;前者守旧,唱腔简单,上下句无何异样儿的区别,平淡无奇,王宪臣、刘荩臣等善唱之;后者则为金万昌所创演的梅花调,唱腔娓娓动听,且有许多出色的创新,深为听众所欣赏,逐渐成为此曲种之正宗。梅花大鼓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个基本板式与以这三个板式的名称命名的三个基本唱腔。

  清朝道光年间,北城旗人子弟八角鼓票友有位叫“玉瑞”的,他的伯父是世袭的左领。在八角鼓票房内唱这种曲调渐渐得了到大家的认同,于是就管这种曲调叫“清口大鼓”。因他家住在北城鼓楼附近,可能这也是后来称“北板梅花”一词的来源,玉瑞的雅号叫“梅花馆主”,亦称“北板梅花调”。后来渐渐传入前门外南城一带,有位子弟八角鼓票友文玉森,他的头是秃顶外号叫“文秃子”。文玉森的清口大鼓唱得很好听,又增加到由五种乐器伴奏,演唱的段子是《黛玉思亲》、《百鸟朝凤》等几段节目,虽然曲目较少,但在八角鼓演出中这种形式已经很重要了,也标志着北板梅花大鼓已完全形成。

  清朝末年“北板梅花调”传到了金万昌和王文瑞等几位先生时,他们在演唱过程中把曲调和板式加以丰富,尤其在伴奏音乐和唱腔音乐方面,经韩永先、苏启元加以推进研究,形成了上三翻、下三翻、鼓套子、过板大过门等,这一阶段随演出随发展,而后又经过了韩永禄、霍连仲、韩德寿(韩德福的长兄,是梅花大鼓过门[马号]的创始者。)等人发展,就形成了就如的梅花大鼓。为了区别原有的“北板梅花调”,也就对立的定名为“南板梅花调”,这时“梅花大鼓”的名称自然也就已成定局了。

  几十年来随着时代变化,名家们对梅花大鼓的艺术形式上都各有发挥,形成风格流派异彩分呈的局面,曲调和音乐的发展大多都是一些名弦师的改进而成的,并不是因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形成流派的。正如王文瑞老先生亲口对我讲的:“当年我把梅花调十几段都整好给万昌了,他是名角,唱红了比我强得多。名利不算啥,只要玩意儿响,比啥都强。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说王老先生也是金派(金万昌)梅花大鼓的创始人之一。

  梅花大鼓传到二、三十年代已达高峰,南板梅花调比北板梅花调曲调丰富,过板音乐也花哨热闹。鼓套子、过板音乐的大过门也多,使得南板梅花调比北板梅花调好听得多,后来这种演唱形式愈演愈烈几乎没有更多的人唱“北板梅花调”了,因此北板梅花调也就渐渐失传了。我至今只在十八岁那年听过一次,那是一九五七年在前门小剧场,北京市第一届曲艺汇演中一位叫孙茂芝的盲艺人演唱的《安安送米》。

你可能也喜欢:
见证知音的地方,古琴台的来历
京剧生旦净丑的脸谱特点及图片
众说纷纭的公主坟的来历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展开全文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测你八字命定的财运、感情、事业:
八字精批

相关推荐

梦到打井打出水来水喷涌而上 周公解梦原版贪婪女人的面相特点与性格分析 面部轮廓与五官属牛人今年穿什么颜色衣服“最旺财运”!属蛇人今年穿什么颜色衣服“最旺财运”!属猪人今年穿什么颜色衣服“最旺财运”!属猴人就在最近三个月,昔日真爱归来,别躲了!
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

编辑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