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氅是汉服中的传统服装之一,又称氅衣,也称作军大衣,由道教鹤氅演变而来。只男性穿着,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做常服穿着。那么他和披风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氅衣罩于衣服外,用以遮风寒。直领,大袖,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据云最初“鹤氅”的样子,就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到了明代,氅衣形制变得与披风相似。
据云最初“鹤氅”的样子,就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到了明代,氅衣形制变得与披风相似,只不过有缘边多些,领子相合一些,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
而在古诗文中,文人常常穿着“鹤氅”,如《晋书·谢万传》:“着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孟昶……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到了明代,大概也只是泛指或有仙鹤纹样罢。
又见记载于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曰氅也,彩素不拘。”《红楼梦》第五二回:“[贾母曰]:把昨作那一件孔雀毛的氅衣给他罢。”
披风是披用的外衣,大多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流行于明代。一般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着。
披风,穿在身上的对襟大袖的外衣。与斗篷不同,斗篷常穿于室外,披风室内外均可穿。披风盛行于明清时期,从许多画像以及笔记资料上看,披风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服饰,在明末的《云间据目抄》里面就提到了“披风便服”,清朝入关之后,由于“男从女不从”,所以披风仍然流行了一段时间。
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云:“背子,即今之披风也。”换言之,明清时代的披风,就是宋时的背子。《三才图会》中带有“背子”的插图,展示了一种直领、对襟、两腋下开衩、有二长袖的一种长衫,其形式与清末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中王熙凤身上所穿的外衣一样。
改琦所绘的王熙凤形象正是《红楼梦·第六回》中见刘姥姥的那次:“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朱舜水(即朱之瑜,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在明亡后客居日本讲学二十二年,成为日本教育史上一位大教育家,被尊为“日本孔子”,桃李满园,学生英才辈出。1682年他八十二岁时在日本逝世,留下大量遗稿。日本宝永五年(公元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朱舜水的学生安积觉又编辑刊印《舜水朱氏谈绮》三卷。《舜水朱氏谈绮》中描述的披风为对襟直领,制衿,左右开衩。
【结束语】按照《三才图会》与朱舜水的资料,明代的披风其实和宋代的褙子样式是相似的,但是披风跟斗篷则是不一样的,披风是有袖子、直领、两边开叉的。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轻如雾谷、薄如蝉翼的罗衫是什么意思
端庄又大气的汉服婚礼图片大全欣赏
汉服文化讲究:汉服是左衽还是右衽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