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的房屋特点,看原始社会的智慧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8242人在看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1954年前属于浙江慈溪市),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那么大家想知道他们那时候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吗?想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间,供一个大家庭住宿。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约有几百件,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

  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铺上地板,做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然后立柱架梁、构建人字坡屋顶,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筑,最后用苇席或树皮做成围护设施。其中立柱的方法也可能从地面开始,通过与桩木绑扎的办法树立的。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为干栏式建筑,它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因此被后世所继承,今天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

  建造庞大的干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数量巨大的木材需要有专人策划,计算后进行分类加工,建筑时需要有人现场指挥,否则七高八低,弯弯曲曲的房子是不牢固的。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现代人一样较高的智商。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各地发现的干栏式陶屋、陶囷以及栅居式陶屋,均代表了防潮湿的建筑形制,特别是仓廪建筑采用这种形制的用意更为明显。直到今天东南亚一带还较盛行栅居,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木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

您可能也喜欢:
美国快餐文化的历史起源
象征高贵的颜色:紫色汉服图片大全
端庄又大气的汉服婚礼图片大全欣赏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揭秘六大养生功效

展开全文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测你八字命定的财运、感情、事业:
八字精批
共有2条信息1/212下一页尾页

相关推荐

2025年1月27日适合提车吗 适不适合买新车2025年1月29日搬家好不好 今天搬迁好不好第一运程 2025年1月22日十二生肖运势解析2025年1月22日装修开工好吗 是不是装修最佳日期判答 12星座周运详解2025.1.20-1.262025年1月20日宜动土吗 是破土吉日吗

编辑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