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古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有佩戴香包的习惯,除了能够增加“香气”还能辟邪,驱蚊。而这也是陕西民间工艺之一了。本期的民间艺术带你去了解香包的用处,为什么古时候人人都要佩戴香包。
香包是中国民间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目。喝雄黄酒,吃粽子,划龙舟等民俗活动仪式蔓延到整个中华大地。但在华夏民族发祥地的庆阳除了过插艾叶、吃粽子、喝雄黄酒外,更浓烈的氛围是打扮娃娃。“五月端午耍线,八月十五耍面”。端午前几十天最忙活的是女人,五色线缠粽子,搓花花绳,绣香包,做绌绌。端午这天,庆阳这块地方是彩色香包的世界、城市乡村,流光溢彩,香味弥漫,人们将孩童从头至足打扮得花花绿绿。一种浓浓的端午气氛,给人一种古老、淳朴、神奇的感觉。
香包能干什么用?
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祛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香包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
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祛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现代社会也有使用硅澡纯加上部分中药材放置于汽车或冰箱内除去异味。
香包怎么戴?
每逢端午节,尤其是妇女和儿童,都佩戴香包。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赶邪佞解毒,自有它的医理。
你可能也喜欢:
民间艺术:中国独有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泥塑——宝鸡的古老民间艺术
板鞋舞,壮族民间艺术奇葩
酒文化:各种酒的饮用常识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