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阉走向富贵路——王振
【人物简介】
王振(不详—1449年),明永乐帝时进入皇宫成为宦官。明宣宗时又进入内书堂学习,后来成为皇太子的师傅,教皇太子读书。明英宗即位后,官至司礼监总管。上任伊始,受到太皇太后张氏及内阁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制约。之后由于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或死或休,王振掌握了朝中大权,同时也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序幕,他大兴土木,广收贿赂,败坏朝纲,并且还发动战争,出兵麓川(今云南西部)。正统十四年,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王振力排众议,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战败,王振被乱军杀死。
【生平事迹】
由教入宦
王振略通经书,后来谋了个府学教官的差使。史书中说。他因为中举人、考进士无望,于是自阉入宫。最初入宫时是位负责在内书堂教小太监读书识字的宦官。王振与其他宦官不同,王振是个读书人,通文墨晓古今,自然受到欢迎。他知道在宫中要出人头地就必须依付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靠山。后来他成功寻找到他的大靠山:当时的太子朱祁镇,就是之后的明英宗。由于王振不同其他的宦官和教师,他知道很多对朱祁镇来说闻所未闻、见未所见的事物。两人很快就亲近起来,这位太子更尊称王振为“先生”,王振得到了赏识便从一班宦官中脱颖而出。
掌握大权
王振的地位在太子心中愈来愈高,当时九岁的朱祁镇登基后八个月后便任命王振入掌司礼监。这个职位是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最高的。由于明朝的中央集权,皇帝的大权于一身,但由于政务繁复,不是一位皇帝可管得了,政务自然落到宦官的手中。
王振掌管了司礼监便可利用到英宗的宠信,以代批奏章、传达诏谕等的方式,欺上瞒下、控制朝廷了。后来,王振为一试自己的权力,便下令在京师朝阳门外修了一座将台。又召集来守卫京师的各卫武官,校试射骑,又请英宗阅兵,但实际上是要收取兵权。
但由于英宗左右有张太皇太后、张辅、杨荣、杨士奇、杨溥以及胡等重臣,王振不敢胡作非为,只好等待机会。到了正统七年,王振的最大障碍—张太后逝世,“三杨”只余下年时已高的杨溥。此时,王振便开始胡作非为,先命人摘下朱元璋挂在宫门口不准宦官干政的铁牌,使宦官公开地走上舞台;大权独揽后,疯狂敛财,打着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赃受贿,又在皇城大兴地土,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排除异己,翦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最过份的是他与同党制造大量钢铁箭镞卖给瓦剌,以换取良马。
土木堡之变及身死
正统十四年的春,瓦剌带来了二千贡使,更报称有三千人之多。王振未能满足瓦剌的要求,于是对边境攻击,边境的守军根本不是瓦剌的对手,连续几次的惨败传到英宗的耳中。便第一时间找王“先生”商议。王振提以皇帝亲征以振军心,但实质上,王振一来是不想自己的家乡受到战火的蹂躏(因战事就发生于王振家乡附近),二来是想在英宗面前炫耀一下。在亲征途中,明军节节败退的消息已传到王振的周围,王振自然没把消息告诉英宗。
亲征的第十四日,瓦剌军假意退走,又派使者议和。王振信以为真,于是下令士兵到附近取水。谁知瓦剌军从四面八方冲出来,明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英宗已知大势已去,连忙下马,不久即被瓦剌军所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王振这个祸国殃民的恶宦,终于落得个罪有应得的可耻下场。英宗被俘,50万军队被击溃,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到北京,百官在殿廷上号啕大哭。后来,皇太后忍住眼泪,命令英宗的弟弟成王朱祁钰监国。都御使陈鉴等,面奏成王,历数王振之罪,最后成王朱祁钰下令杀死王振的侄子王山并族诛王振之党,把王振的死党马顺的尸首拖到街头示众,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
立像树碑
明英宗在被俘一年之后又回到了明朝皇宫,经“夺门之变”又坐上了皇帝宝座。后来英宗认为王振是为国殉死,赐王振祭葬,立祠“旌忠”。就在重新登基的这年(1457年)10月,在北京城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为王振立了一个彩色泥像,还树了一块碑为他立了传。
【后世评价】
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像赌徒一样,把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铺就一条飞黄腾达之路。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王振,又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而由王振擅权而导致的土木堡之变也成为了大明帝国由盛转衰的交接点。
你可能也喜欢:
世界十大奇迹之秦始皇兵马俑
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宙斯神像的建筑了解
看得我发毛!世界十大恐怖片排名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