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女科学家之鲍姑:针灸名医
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是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
鲍姑自幼在父亲的耳熏目染下,对道教的教义十分有兴趣,嫁给了葛洪后,熟读各种古代医学书籍,成为葛洪的得力助手,后来,她还参与了编纂整理葛洪的中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并编写了其中关于针灸法的部分。葛洪对针灸研究并不深入,而鲍姑则毕生致力于针灸研究。
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越秀山脚下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
据《鲍姑祠记》记载,鲍姑“用越冈天产之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除此之外,鲍姑还是最早应用种痘术的医者之一。她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采用简便种痘术预防天花,并且记录了天花的病状过程。
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鲍姑和弟子黄初平到广州越岗院,一面修道,一面为百姓治病。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加上自己的钻研,医术更加精湛。往往药到病除,人们称她为鲍仙姑。去世后特地在越岗院为她建“鲍姑祠”来纪念她。
不过遗憾的是,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后人认为,她的灸法经验可能渗入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