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拐节是壮族一个重要的节日,也被叫做青蛙节,这一天壮族人祭拜的不是掌管施云布雨的龙王,而是青蛙,这不得不说是个奇怪的节日。
那么,在壮族文化中蚂拐节的习俗是什么样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找蚂拐
正月初一早饭后,大人小孩三五成群下田间地头寻找蚂拐,按惯例取两只,一公一母。并交由主持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将蚂拐装入一节剖开的竹筒内(称“蚂拐棺”),合好绑紧,用彩色纸糊面。第二天,青少年们抬着“蚂拐”巡游本屯各户,念诵祝词。祝贺主家新年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祭蚂拐
正月十五日,在沿袭固定的蚂拐坟边竖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纸幡,摆上祭品,敲打铜鼓皮鼓,祭祀蚂拐。
地葬蚂拐日期
例如东兰县巴畴乡的巴英屯是二月初二,金谷乡弄法屯是二月初三,而大同乡切近屯则在正月二十八,但都在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初七这段时间内。葬蚂拐的仪式不同,规模也有大有小,巴畴乡巴英屯仪式最为隆重,每次活动总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内容也很丰富。以此为例简述。
这天早饭后,屯里响起三声“地炮”,青年们就扛上四面铜鼓上村边高坡上敲打,直到傍晚才回家。晚上全屯男女老少汇集纸幡下,举行葬蚂拐仪式。葬蚂拐前,先将去年旧尸骨取出,观其颜色,据说骨黄预示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骨白则干旱,五谷歉收,而棉花却丰收;骨黑则庄稼、人畜有病有灾。然后,由一老者念诵祭词,埋葬新蚂拐。
化装表演
葬蚂拐前,外村赶热闹的后生源源而来,此时,两位老翁戴假面具,用破布烂蚊帐裹身,扮成“蚂拐公”和“蚂拐婆”,在一群各戴七丑八怪假面具、手持棍棒的“蚂拐仔”的护卫下走进人群中,众人自动让出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来。约成俗定,这条过道一直到散场也无人敢去侵犯。
“蚂拐公”和“蚂拐婆”过过道和巡垌一周之后,即悄然离去。“蚂拐仔”们则留下维护秩序。之后,过道上出现“八字先生”、“渔翁”、“卖药郎”等几个角色,按角色持道具作兴表演,内容均为预祝新年万事如意,消灾除难,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接着两男两女(女的也由男的装扮)在过道上齐唱赶鬼歌。这一过程,如今大多地方已经从简不盛行了。
对歌
主持人宣布歌场纪律,与一人齐唱开场歌后,蚂拐歌会开始,十多几十对歌手按男女分排,双双对对唱山歌。内容有天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人情、生产劳动等,但大量的还是恋爱歌,直唱到天亮,并约定下次歌会再会后才结束。至此,整个蚂拐节就在天亮以后结束了。
您可能也喜欢:
内容丰富的彝族风俗与文化
烟盒舞的历史溯源及鲜明特色
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英吉沙小刀
苗族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傩文化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