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黄教四大寺院之一,曾作为班禅驻锡之地。坐落在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寺院最初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宗喀巴第八代弟子、被格鲁派追认为第一世达赖的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希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心铸造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
为安放此尊大铜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于翌年秋季开始动工修建寺院,历时12年将之置于该寺净室内。当初,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来根敦珠巴将其更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经钦却唐皆南巴杰娃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取“吉祥须弥”之意。
后几经扩建,规模越益宏大,并筑有城垣。至明末(1600年),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担任扎什伦布第十六任法台之后,此寺就成为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局活动的中心。
14、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为世界最高山峰,海拔8,848米。位于东经86.9度,北纬27.9度,地处中尼边界的东段,北坡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珠穆朗玛,藏语意为“神女第三”。
早在1721年,中国清朝政府编绘的《皇舆全览图》就精确地标出了珠峰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藏语名之为“朱姆朗马阿林”(阿林系满语,意为“山峰”);到了1771年,《乾隆内府舆图》以“珠穆朗玛”一名替代了“朱姆朗马”;1858年由英国人额菲尔士主持的印度测量局测峰高度并用额菲尔士命名此峰,1952年中国政府正式命名珠穆朗玛峰。
15、臧王墓
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葬。在西藏自治区琼结县的木惹山麓和东嘎沟口。公元6世纪初,聚居在这一带的雅隆部落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继位赞普后,迁都拉萨,把琼结县一带视为吐蕃的发祥地。从6世纪末至9世纪,历代藏王陵墓都建在这里。
现墓区东西长2,076米,南北宽1,407米,面积约305万平方米。现存墓葬16座。根据文献记载及所出碑文,初步确认出松赞干布墓、芒松芒赞墓、赤德祖赞墓、赤松德赞墓、赤德松赞墓、赤祖德赞墓和朗达玛墓等。墓葬封土多高于10米,大多以土、木、石夯筑而成。墓群中封土最大的是赤德松赞墓,平面呈方形,边长180米;封土最小的是朗达玛墓,平面亦呈方形,边长30米。
赤德松赞纪功碑位于赤德松赞墓南36米处,通高7.18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顶为莲座宝珠,碑首底部四角对称浮雕四个飞天,飞天间浮雕升云图案,东西两侧中央浮雕太阳和月亮;碑正面刻有歌颂赤德松赞赞普一生功德的古藏文。松赞干布墓高约10余米,有数十级石台阶通至陵顶,顶部建有祠庙,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塑像。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