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人常说一句话:“听见芦笙的声音,脚底板就开始痒痒了。”意思是说,听到芦笙响,就想跳舞了。听,芦笙响了,我们也去打歌吧!在打歌的时候,男女老少围成圆圈,由男子吹芦笙在前,面朝圈里,横身领舞前进,妇女随後,面朝前进方向,随音乐而舞,左右脚交替前进。拉祜族舞者铁明东说:
“在双江拉祜族打歌的‘七十二套路’中,每个套路都有自己的含义,像《大路歌》意思是说人在社会中生活,要走很多地方来结交朋友,用打歌的形式表达出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拉祜族喜欢打猎,是一个游猎民族,而且善於模仿动物的形态,创作出了《打猎歌》;《犁田歌》演绎了拉祜族从一个游猎民族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了拉祜族善於学习,和其他民族和平相处的一面;《扫地歌》则表现了拉祜族是一个爱乾净的民族,生活方式非常健康。
《布谷歌》、《箐鸡摆尾》、《苍蝇搓脚》等,动作是以模仿狩猎场面或动物形态。舞蹈时动作也变得轻快活跃,人们可以自由挥洒,跺步、抬腿、弯腰、屈膝,姿态可以表现得夸张有力,打歌场上的气氛也在这一刻达到了最高潮。”
在旁人看来,简单重复的动作,在跨步的步伐,抬脚的高低,身体的摆动和吹奏芦笙的调式上都有区别,蕴含了舞蹈与现实生活丝丝缕缕的联系,或许我们还可以从动作和语句中去解读祖先生活轨迹的遗传口令。
拉祜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打歌套路都是由老人口传身授。在拉祜族传统的节日上,或是红白事、粮食丰收、起房建屋的时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场院里,通宵达旦地打歌。
这个时候,寨子里最年长、最会打歌的老人就会把打歌的套路教给年轻人。新中国成立後,拉祜族的生活得到改善,从深山逐渐迁移到了坝区,在和别的民族的交往过程当中,拉祜族的打歌也得到了传承。双江自治县文化局局长铁明亮说:
“在拉祜族打歌的传承、保护和开发上,双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从2002年开始,开始收集整理拉祜族民间的打歌套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06年,已经收集到了散落在民间的七十二路打歌,并且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一步,我们也准备把拉祜族的七十二路打歌申报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社会的变迁,拉祜族和别的民族交流越来越密切,别的民族也开始喜欢上了拉祜族的打歌,并把它简单化、大众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会跳、爱跳。在双江,很多人都说,打歌不仅能够娱乐,还能健身。
可能你也喜欢:
“捣杵为乐”的高山族杵舞
朝鲜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农乐舞
朝鲜族说唱艺术特色:板嗦哩
伽倻琴,独具特色的朝鲜族乐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