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茶之风由来已久,在汉族与多民族的融合过程中,茶这一特殊文化也得以推广开来。从而衍生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在满族文化中,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能很多人都不解,今天就为大家涨涨知识。
满族茶饮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叶作为贸易产品之一已经引入北方。辽金时期的女真人已有饮茶习惯。据记载:当时的女真族男女相爱可自由相携而去,然后才回女家拜门,执妇婿之礼,谓之“纳彩”。
女婿登门之时,女方无论大小皆坐于炕上,任凭女婿来拜,谓之“男下女”。但女方要盛情招待,食品中茶是必备物,另有酒、乳酪与蜜饯等。而在婚嫁之日,饮酒之后,仅留上等客人饮茶。
清入关后,满族茶俗受汉文化影响,内涵更加丰富。尤其是宫廷茶宴,精致、富贵,规模更是超越以往朝代。满族茶饮器具以瓷器为主,至于清皇室,更有用黄金和玉器制作的茶具使用,据《清稗类钞》载,“宫中茗眊,以羒金为托,白玉为眊”。
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层次的不同,历史上满族人饮茶种类多样。奶子茶:由于满族祖先长期居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属于畜牧游猎民族。因此,传统满族人喜饮马奶、牛奶、羊奶。
后来随着与汉族的交流融合,茶叶输入后开始出现奶茶,将茶叶泡好后加入奶一起饮用。花茶:清入关后,清宫廷专设御茶房,所收茶之种类很多,但在宫廷茶宴和民间,除传统习饮的奶茶外,花茶也是日常喜饮品种之一。
各种土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历史上满族农村人大多饮用自己制作的土茶。具体有如下几种:柳蕾茶,用春天嫩柳芽焙制的,常用来待客,喝了能清火明目,有一定健身疗效。糊米茶,女真时期,百姓在饭糊中加入开水饮用,可以养胃助消化。
酸茶,依兰、双城一带的满族用黄米面加豆面发酵后,煎沸饮用,味带酸甜,十分好喝。还有一种土茶,用野玫瑰叶(间或有少量的花)、黄芪、达子香(一种山杜鹃花)叶晒干泡饮,也十分清香;另外相传满族人还有饮用小青草之说,就是将蒲公英的根挖出来之后,晒干切片当茶来饮。也有人将中药黄芪的叶子采回来晒干后当茶饮。
满族对茶文化可以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一,是把清饮系统茶文化与调饮系统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奶茶文化上升到与清饮几乎并驾齐驱的地位。清官内帝后爱食奶制品,奶茶是重要饮料。
满族把奶茶放进宫廷与朝仪,大大提高了调饮文化地位。至今北京典型大茶馆多与饮食结合,便是清饮与调饮糅合交融的产物。而茶中加花香,虽属清饮系统,但与传统茶道也是相背的。如果不属于偏见,就应该注意调饮系统巨大需要这一事实。从这一点说,满族对茶文化是有创造性贡献的。
第二,清代宫廷爱饮花茶,因而使介于红、绿茶之间的花茶——半发酵茶得以迅速发展。在传统茶艺中虽轻视花薰,但民间却极爱好。半发酵茶对善变的中国茶艺进一步起了推动作用。清代八旗子弟以茶与花结合创出许多名堂,当时虽属有闲阶层无聊之举,但无疑丰富了中国茶艺的内容。
第三,在茶具上,清官流行盖碗茶。这是由于满族地处北方寒冷地带,保温是饮茶的必需。盖碗茶既保温,又清洁;散茶冲泡用以拨叶;相对品饮遮口礼敬,有多种功用,是茶具艺术中一大创举。至于满族民间,家居闲坐,来客敬茶,更是寻常之举。总之,满族在各族茶文化的交融荟萃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在茶艺、茶礼方面也有许多重要发展。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