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肩胛,忌讳多
肩胛为骨中奇者,讲究颇多。孩子不能啃肩胛骨,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啃肩胛骨,外甥不能在舅舅面前啃肩胛骨。游牧倒场时,不能把完整的肩胛骨丢在旧营盘上,一定要砸碎再扔掉。如今牧区往来做买卖的三轮与日俱增,过去扔掉的骨头也成了收购之物,但牧民仍不出售肩胛骨。
骨头文化——骶骨趣话
羊的脊椎骨有许多节,最末一节叫骶骨。因为下面连着的是尾骨,吃不上劲,前面几节脊椎的重量又压在它上面,出的力受的苦较大,所以俗称“受罪骨头”,这是老名。尽管受罪,但上面的肉却很好吃。所谓里脊、外脊,不就是从它们上面割下来的吗?有一次,一个出门人正在自己帐篷里啃受罪骨头,有一个强盗来到外面,打探如何下手。
此举被出门人察觉,便灵机一动,自问自答曰:“要把骶骨掰开吗?”“掰开掰开!”强盗认为里面至少有两人,便未敢下手而去了。打那以后,受罪骨头的身价提高一倍,变成“问答骨头”了。而且吃这块骨头时,即使是一个人,也不能悄悄默默地卸开就吃,一定要大声自问自答:“解开吗?”“解开解开!”
随着星移斗转,日升月落,问答的范围又扩大了九倍:那两根向两边伸张的骨头,形状像凤凰的翅膀;那个连接上面脊椎、扁圆又突出的部分,形状像好汉的额头,还有美人指甲、骏马獠牙、须弥山、木匠锛、马鞍子、流水河、渡鸦喙等(各地名称不一,但都是九种)。吃罢全羊以后,客人把问答骨头卸开啃净,置于盘中,递给主人。主人站起来将盘于接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问答骨头夹住,右手拿一根白草,指着上述各个部位,向客人一一发问。
客人如不仅能答上是什么,还能答上为什么,就能算作“蔑尔干”(智者),很能博得满座宾客的赏识。比如问:这像什么形状?答:美人的指甲。问:何以见得?答:没有剪刀能裁布,没有顶针能缝衣,所以才成了美人的指甲。问:这像什么形状?答:好马的撩牙。问:何以见得是好马?答,没有坐鞴能追上野驴,没有捆肚能追上黄羊,所以才成了好马。如此等等问答下去。如果一知半解,丢三拉四,或者干脆答不上来,就会受到别人奚落,自觉脸上无光。所以你要记不住那九种特征的话,千万不要把它单独卸出来,悄悄放回盘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
骨头文化——牛腿趣话
俗话说:“父亲的儿子,不吃牛腿棒子。”牛腿棒子,牛桡骨的土名也。相传不知什么朝代以前,有一位父亲的独生子去走阿音——就是现在的长途运输。走时赶一辆车,或牵一练骆驼,驮上皮张或食盐,到张家口、大库伦、呼和浩特,换点茶、布、酒、烟、糖之类,不过都是自己享用,很少出售的。那位独生于是赶车去的,临走带了三根牛腿棒子。吃了肉以后舍不得扔,晚上露宿在荒滩野地,就把它们顺手立在车上。
一来作伴,二来壮胆。正好有一名剪径的歹徒,想抢劫小于车上的东西,黑暗中把牛腿棒子瞅成人影。心想人家三四个人,我还是走为上计。于是独生子躲过了这一难,平安回到父母身边。打那以后,就形成了没有哥弟姐妹的独生于不食桡骨的习俗。不但不食,啃剩的骨头也不能扔掉、不能烧火、不能喂狗,一定要在桡骨的凹窝里插进几根芨芨棍儿,夹在蒙古包门头东南的椽缝里,让其继续站岗放哨。如同汉族门口贴的秦琼、尉迟恭一样。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