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普米族声乐中各种曲调大多已经定型,并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在宁蒗以北各地区的音乐曲调中受到了藏族和彝族声乐的影响,也保持了本民组的特色,兰坪民歌的声乐部分则既有藏族音乐的痕迹,也体现了普米民歌代代相传的风格。
可以分为民歌(含情歌)、哭腔、礼仪和祭祀四个部分。其中民歌又可以分为山歌、老年凋、出门凋、猎歌、生活(生产)凋、敬老歌、牧歌等;哭腔属于发自内心的声音,不受节奏和音高的约束;礼仪歌则在特定的礼节和礼仪中才可以吟唱,因此流行面较窄;祭祀歌主要由原始宗教音乐为主要成分,内容丰富且风格各异,主要有拜龙凋、祭山神等。
舞蹈
根据来源的不同,普米族的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宗教舞蹈。
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打锅庄”就属于生活舞。锅庄舞舞蹈动作大多反映了耕作、狩猎、纺织、洗麻等方面的生产劳动形象。传统的锅庄舞有七十二凋,但是现在一般只能演奏十几种曲调。锅庄舞舞步刚健明快,热情奔放,动作幅度有大有小,边唱边舞,保留了古代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普米族舞蹈大都带有集体舞的性质。宗教舞蹈是普米族舞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普米族民间传统吉祥物
普米族民间工艺竹编历史悠久,而且做工精细,其中尤以竹编“笃巴”为人们所爱,所以民间很多人认为:作为普米族吉祥物,当以“笃巴”莫属。笃巴是普米族语,实际是一种竹编的篾盒。
普米族传统节日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绕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与普米族人的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年”节,是普米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同,三、五天或十余天。节日这天,各家各户在院内、大门外和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 团圆饭,夜间要留人守岁。当雄鸡啼鸣时,各村寨鸣枪吹锣 螺,以示报岁。
接着,各家举行祭房头,祈祷平安吉祥、五谷 丰收。然后,男女青年争先恐后地跑到水塘、小溪,水井背 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年节期间除亲友互相拜年、祝福外,各村寨还要举行文娱体育活动,主要有唱歌、跳舞、打 靶、荡秋千、赛马、赛跑和捕捉飞鸟等项目。
大过年: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踢毽子、荡秋千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每逢新年,普米人还要为年满十三周岁的小孩举行成丁礼,祝福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大十五节:宁蒗普米人在每年腊月十四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上山露营,举行篝火晚会,次日,绕“嘛呢堆”祈祷求福。青年男女也利用这一节日唱歌跳舞,进行社交活动。
清明节:是兰坪、维西一带普米人民的三大节庆之一。活动内容大体上与邻近地区的白族和纳西族相似,家家门前插柳、上坟祭祖,青年男女到河边野餐。
转山会:是一种群众性的宗教节日,每年夏历七月十五,宁蒗地区的普米族要进行“转山会”,拜干母女神,青年男女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社交和娱乐。男子携带甜食,女子携带甜酒瓜果到狮子山游玩。路遇行人,无论是否相识都要热情关照,互赠食物。
尝新节:每当大小春收获季节,普米族人都要举行尝新节。每家用新粮酿造成美酒,并煮新米,供奉灶神,祭祀祖先,然后全家宰鸡杀羊,煮猪膘肉,宴请亲友,庆祝丰收。
你可能也喜欢:
凉山彝族丧葬文化,你是否了解?
猎神歌是怒族人民的一种口传文化
回族的文化特点,你了解吗?
丰富多彩的怒族歌谣文化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