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后,祖师爷便下决心要在他的有生之年,不管花费多大心血也要寻找到这只罪恶的山羊。后来,经历了千辛万苦在金丝猴的引路和协助下,终于找到了这只罪恶的山羊。祖师爷为了惩罚这只山羊,把宰杀后的山羊皮制成了祭神用的单鼓“日卜”,使它永世遭受羌族后代的鞭笞。从此以后,每当祖师爷敲打单鼓时,眼前就会出现写在桦树皮上的经文字句。为了使这些宝贵的经文永远不会再度丢失,祖师爷背下所有的经文,并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授给后代巫师,而再不使用文字,因此羌族至今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而没有了文字。
同时,为了感谢金丝猴引路找寻到山羊,使羌族后代通过古老经文而倍受五大天神保佑的功德,便在金丝猴死后将它的头部和皮制成了帽子,装饰上可以驱赶邪佞镇魔的小铜镜、海螺等法器,作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崇拜之物。
以后每当祭祖时,大巫师必须头戴金丝猴头帽,其位置安排在紧跟“克里米娃子”神杖之后,以此来表示人们对金丝猴的崇敬,并通过它来为巫师引路与神灵相通。而且,巫师们所表演的舞蹈,正是讲述了“在金丝猴帮助下如何寻找到罪恶山羊”的故事。
敲打羊皮鼓作舞,是巫师们作法时的“专利”。除祭祖时巫师敲打羊皮鼓、跳“金丝猴寻找罪恶山羊”舞蹈外,再要领略“羊皮鼓舞”的风姿,就非梭磨河上游理县木卡乡的《布拉兹》所莫属了。
闻名方圆百里的木卡乡羊皮鼓舞《布拉兹》,也属于“巫舞”之列,必须由真正掌握十六卷经文和所有法式技能,具备一定医药、星象知识,能主持传统的祭祀仪式的巫师才能表演。这类巫师被当地羌民称作“释比”。
羌寨各家如要“请愿”、“还愿”或驱鬼逐疫,就要聘请“释比”来跳羊皮鼓舞《布拉兹》。巫师的人数和规模,根据各家经济能力而定。“释比”所作的各种法事中,“羊皮抓鼓”是不可缺少的法器,同时也是“释比”跳《布拉兹》时唯一的伴奏乐器。理县木卡乡最着名的两位“释比”不但是一对兄弟,而且所合跳的《布拉兹》,舞姿之优美、风韵之潇洒,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
只见,两位身着湖蓝色右襟长袍,腰系白色麻制百褶裙,头缠白色包头的“释比”,在手击羊皮抓鼓的咚咚作响下轻盈起舞。整个舞蹈过程中,他们神情专注如入无人之境,舞姿轻盈飘逸、刚健沉稳。二人齐舞时,张驰有序,如行云流水;对舞中,婀娜多姿,似彩蝶双飞。全部舞蹈在双膝不断地颤抖中,连续表演“持鼓绕头”、“屈腿左右旋转”、“旋摆髋部”等复杂而多变的动作。
他们干净利落的动作随羊皮鼓节奏的加快而丝毫不乱分寸。舞姿的和谐完美、一招一式的准确到位与贯穿其中古朴、无华与内在的神韵,不能不令人们对他们功底的深厚发出赞叹,这是任何专业舞人所难以达到和所能体现的。
您可能还喜欢:
饶有风趣的锡伯族“抹黑节”
源远流长、风格迥异土族婚礼习俗
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羌族巫舞
豪迈的白族酒文化,你了解吗?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