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族以前主要是以狩猎为主。远古人类在狩猎活动中,“衣毛而帽皮”,后来就发明了帽子。帽子开始是为了防御严寒而穿戴的。鄂伦春族的狍头皮帽就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装饰品,在鄂伦春族文化中,狍头皮帽有什么特点呢?一起来了解下。
“狍头皮帽”,鄂伦春语称“密塔哈”,是鄂伦春族妇女的绝活。因为此种帽子是用整狍子的头颅,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与狍子的头一模一样,故称其为“狍头皮帽”。在远古时代,鄂伦春族人只是把狍头皮的圆形晒干鞣软,戴在头上御寒。现在鄂伦春族人的狍头皮帽,是经过千百年,多少代人辛勤劳动,不断改进而制成的。狍头皮帽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狍头皮帽是物尽其用,在过去狩猎的日子里,虽然猎取狍子是垂手可取的事,但鄂伦春人对取都狍尽善尽美,没有一点浪费。食用部分,从胴体到头、尾、蹄、内脏,都要摘下。皮毛部分,除躯干整张皮子外,头和腿皮是制作靴、帽的原料。狍皮帽的头围和人的头围大小相似,用它制作帽子,不需太大的加工就可制成。
第二,狍头皮帽最初只是把头皮戴在头上,头顶不冷了,但耳、脸仍裸露在外,经过改进,在头皮下部接上一圈10——15公分的毛皮作帽耳,把耳朵和两腮也遮挡起来。并在头顶部分的里侧也镶上薄毛皮,使狍头皮帽更加完整和保暖。
第三,用不同狍头皮制作的帽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用冬季牡狍头皮制作的帽子,不带硬角,只带两耳,冬皮毛厚,戴着暖和,不带角,戴着方便。猎人出猎时常戴这种狍头皮帽。儿童的狍头皮帽,是用春季牡狍头皮制作的。这个季节,狍头上刚长出毛茸的两只小角,儿童戴上这种即带耳又带角的帽子,象汉族儿童戴虎头帽一样,既暖和又美观,还有生机勃勃的寓意。初秋时,狍子长出脱去茸毛的硬角,形状笔直,用这种头皮制作帽子,戴在头上很有狩猎民族特点,鄂伦春族青壮年和老年人多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戴这种帽子。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