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其实有二十多个,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样板戏就是八个,又不知道是那八个,所以八大样板戏的确立是在后了。那么八大样板戏有哪些?八大样板戏的由来又是什么呢?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你了解。
八大样板戏的由来
“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者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出现了“革命样板戏”“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等称呼。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领袖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1968年5月,《毛领袖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发行,新华社配发了一篇报道,副标题是“邮电部为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诞生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已经很明确了。而比较活跃的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未进入“八个样板戏”行列,后来的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和《平原作战》等也都不属于“八个样板戏”之列。
在所有样板戏中,无论优秀程度、影响程度或是群众对剧目和内容熟悉的程度,特别突出的明显是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五个戏。虽然似乎样板戏的数目被公认有八个,但是大众比较公认的样板戏却只有这五个(且不提不少人认为样板戏只包括京剧),因而“八个样板戏”一词无法非成是。并且,与约定俗成的泛称不同,它的数字只能被当真,永远转变不成虚数,它最终只能成为与不实传说相伴的贻误后人的具有贬义词性质的伪语。
样板戏是指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总共涉及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最优秀的八个样板戏。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