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编纂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暨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两部大书的相关卷本《北京卷》和《河南卷》,都没有作为独立的曲种加以正面记载。长期销声匿迹,外界不知真容。诚如84岁高龄的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所言:“我从前只从前辈师傅那里听说过五音大鼓这个名字,却不知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直到1998年在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五亩地自然村被正式发现,这个传说中的曲艺品种,才得以显其庐山真面目。期间虽有人称北京南部的大兴区见有此种形式的娱乐演出,但相关资讯并不十分明了。现存的仍将“鼓书”说唱和“鼓曲”演唱同时统一于一种形式之内的为数不多的曲艺形式。
说它独特,是由于它乃现存的仍将“鼓书”说唱和“鼓曲”演唱同时统一于一种形式之内的为数不多的曲艺形式。因为,20世纪以来的绝大部分传统“鼓书”在进入城市之后,基本上都转向演唱短篇的抒情性“鼓曲”即变为“唱曲”了,传统说唱相间表演的长篇连回叙事性“鼓书”即“说书”型节目,大多趋于式微。
密云蔡家洼五亩地自然村的五音大鼓和流行河北唐山一带的乐亭大鼓是少数尚且葆有这种传统的曲艺形式。同时,从音乐唱腔到伴奏乐器的构成来看,五音大鼓与北方同类的曲艺形式有较大不同。
一般北方“鼓书”或者“鼓曲”的唱腔音乐,多属一种基本唱腔进行多种板式的变化运用。而五音大鼓的唱腔音乐,由所谓的四平调、奉调、柳子板、二性板和慢口梅花五种曲调构成。这些曲调的演唱运用既有不同板式的变化特点,又有类似曲牌的连缀使用。
据老艺人说,其中的“四平调”来自京东大鼓,“奉调”来自东北大鼓,“柳子板”来自平谷大鼓,“二性板”来自乐亭大鼓,“慢口梅花"来自梅花大鼓。据此,我们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五音大鼓的形成与这些曲种有着一定的关系。所谓的“五音”,大抵是指萃取上述五种大鼓的唱腔曲调,融汇合成而为新的“大鼓”之意。
另外关于“五音”的解释还有三种:一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二指由五个人配合表演。三指唱腔的音乐曲调多样丰富。曲艺史研究的“活化石”
【结束语】过去,密云及其附近一带的农村,每逢年节都有搭“灯棚”请艺人说书的习俗。当年蔡家洼村的五音大鼓很有名气,至今流传的俚谚“五音大鼓响,山中百鸟都观唱”就是明证。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由来
简单又不易的艺术:京东大鼓的由来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