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这些曲调多来源于民歌小曲,且与民歌相比,变化不大,所以只适于演唱写景、抒情的短段。
主擂体是在板式变化体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如京韵大鼓中加进京剧的西皮、二黄腔,梅花大鼓中加进单弦曲牌。苏州弹词中加进苏南民歌小曲和昆曲曲牌,形成主曲插曲体的唱腔结构。由于擂曲的选用都是从唱段内容需要出发,因而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说唱音乐素有南词北鼓的说法。南词指南方的弹词,北鼓即北方的大鼓,二者均由词话发展而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弹词长期在江南地区发展,艺术上日臻成熟。出现了许多演唱名家,在南方的说唱音乐中具有较大影响;
因语音接近的关系,鼓词主要传播于北方,且发展得相当兴盛,形成了数十个曲种,成为北方说唱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类。而在南词北鼓的数十个曲种中,又以江南的苏州弹词和北方的京韵大鼓为艺术发展最成熟、流派最丰富的代表。
苏州弹词产生于明代中叶的苏州地区,到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名家王周士,嘉庆、道光以来又先后出现了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等名家,形成三大流派。王周士是苏州弹词兴起时的代表人物。
他以说唱(游龙传)、(白蛇传)着名,因曾为乾隆皇帝表演而受到同业拥护,并在苏州倡导成立了同业组织光裕社。他在艺术理论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的着作《书品》、《书忌》对后世弹词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而在后来的三大流派中,陈调苍劲浑厚,宜于表现悲壮慷慨之情;俞调速度徐缓,旋律曲折激越、流畅委婉,有三回九转之说;马调质朴爽利,韵味浓厚,吟诵性强,尤其搜长于叙事。
在这三大流派的墓础上,苏州弹词的流派不断发展,以后又出现了蒋(月泉)调、丽(徐丽山)调等着名流派。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天津、北京两地,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地区。清代末年,出现了刘宝全、张筱轩、白云鹏三位演唱名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
张筱轩的演唱京音纯正,气脉贯通;白云鹏的演唱唱腔柔美,朴家自然;而刘宝全,对京韵大鼓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鼓界大王,成为京韵大鼓中最主要的艺术流派。
1930年以后,京韵大鼓界又出现了白凤鸣和骆玉璧两位演唱名家。二人早年都宗法刘宝全的唱腔,后来他们根据各自的嗓音条件,综合借鉴其他各派所长,创造出了以苍凉悲壮的凡字腔见长的少白派和音域宽广、抒情色彩浓厚的骆派。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温州鼓词的特点:流行于浙江温州地域的曲艺
鼓词名家之一:温州鼓词陈春兰全部
独一无二的鼓词剧目:陈十四娘娘传奇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