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荣趎:
南荣趎,姓南荣,名憨,又作南荣畴、南荣俦、南荣寿、南荣帱,庚桑楚弟子。灌县人(今四川都江郾)。著名春秋末期贤士。后向老子求教。在《庄子·杂篇·庚桑楚》里,庄子讲述了一个有关南荣趎的寓意深刻的故事。
尹文: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中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家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是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为代表性的论点,以诡辩著称。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
尹文的思想是战国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前驱,其学说兼儒墨.合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因其思想来源及内容与宋钘联系密切,后人将其与宋钘并称为“宋尹学派”。宋尹学派主张以“宽”、“恕”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原则,“设不斗争,取不随仇”,“见侮不辱,救民之斗”。他们主张在国与国之间“禁攻寝兵,救世之战”,禁止攻伐,息止兵事,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
据《孟子》记载,秦楚构兵,即宋钘曾要往秦楚二国“说而罢之”。他们“救民之斗”、“救世之战”的目的,是“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为了达到利天下的目的,在内心修养方面,他们提倡“以情欲寡浅为内”,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欲寡而不欲多,“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五升之饭足矣”。因此,荀子批评他们是“有见于少,无见于多”。又说“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即只知人欲寡,不知满足人的合理欲求。
辛銒:
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汉族,涡阳人,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思想尚阳。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范蠡师事于计然,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广为流传的,从先秦两汉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证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相关史料,当属《太平御览》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论》中的一段话:“计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刘宋裴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稴’。”裴禀又引《范子》所载以为佐证:“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
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的黄老学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学特色。《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文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柏矩:
《庄子》作柏榘。柏榘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你可能也喜欢:
关于道教圣地,五台山的传说都有哪些
道教教派之一,全真教的创始人是谁
道教文化:道教三清指的是什么?
鲜为人知的道教神仙体系都有什么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