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禅修是圣贤的事,常人是做不到的
你会发觉,亚洲人很多持有这种态度,在那里,僧人或是圣者皆非常受人尊敬,其实,只要与他们稍为接触,很快就可消除这种错觉。他们大多精力充沛和品味高尚,以惊人的活力过其生活。
事实上,大多数圣者皆有禅修,但他们并非因自己是圣者才禅修,那是颠倒的说法,他们是因为禅修才变为圣者的,禅修是他们成为圣者的因由,他们在成为圣者之前,早就开始禅修了,否则不会成为圣者。
佛教禅修有三个相互支撑的要素──戒(道德)、定、慧。随着禅修的进展,这三个要素亦会一起增长。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因此,是三者齐修的,不是一时修习一个的。
当你有真智慧洞悉情况时,对有关人等所起的慈悲心,是会自动自发的,慈悲心可使你自动控制害己害人的思想言行,如是,你的行为自会合乎道德。
(7)禅修是逃避现实
不对!禅修是走入现实,不是把你与生命的苦难隔开,它让你钻进生命及其有关方面之中,直至你可穿透痛苦的障碍,完全超越痛苦为止。
修习内观禅要刻意面对现实、要全面体验生命实相,然后依你发现的方式去处理。它让你吹走错觉,超越心内常常出现的、有礼貌的小谎话,那里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什么,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
内观禅之目的不是要你尝试去忘记自己,或是隐瞒自己的烦恼或问题,它要你学习观察自己内心的实况,了解那里有什么,然后,全面地接受它。只有如此,你才能改变它。
(8)禅修是一种令人像酒醉般兴奋、情绪高涨、飘飘欲仙的蛮好方法
可说是,也可说不是。禅修有时的确能给你可爱的美好感受,但它们不是禅修之目的──增强觉知,况且,它们也不会经常出现;事实上,你感到觉知增强的机会,比感到美好的感受还要多。
快乐缘于放松,而放松缘于紧张的消除。在禅修中追求快乐反会造成压力,毁了整个禅修过程的自然发展,令自己陷于两难的困局。要快乐出现,惟有在禅修中停止追求快乐。
幸福感不是禅修之目的,它会间中出现,但只可视为副产品,不过,它仍是非常愉快的副产品,而且,你禅修越久,它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此话老修行们都不会否定的。推荐:禅修的危险,禅修的注意事项
(9)禅修是自私的行径
表面看来确实如此。事实上,我们比自己所了解的更为自私,若无限制,“自我(Ego)”会任性而为,它有方法把最崇高的活动变为废物。
通过禅修,我们念念觉察着自己无数隐微难见的自私行径,渐渐变得更加了解真的自己,那才可以真的开展名副其实的无私。因此,净除自私的利己之心,不算是自私的行径。
(10)禅修时,你要一边坐着,一边思维崇高的想法
错。有些禅修系统确实如此,内观禅却不是这个样子。内观禅是觉知的修习,要如实觉知那里的东西,不管是崇高的真理,或是无用的废物、垃圾,那里的东西是什么就要知道是什么。
当然,在修行中,崇高美好的思想有可能发生,不必回避,也不必追求,它们只不过是愉快的副产品而已。
内观禅是一种简单的修持,它包括直接体验自己生命中的事件,没有偏袒或任何想像。内观禅是无私地持续观察自己生命在每分每秒的开展,不管什么东西出现,全让它们出现,是非常简单的。
(11)只须几个星期禅修,我的一切问题就会消失
对不起,禅修不是速效的万灵丹。你会开始看到一些即时转变,但深远的改变,要经年累月修习始得。这是宇宙的内在规律,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一夜之间成就的。
在某方面来说,禅修是艰辛的,它要作长期的纪律训练,间中也要经历痛苦的修持过程。每次禅修必有得益,但其结果多不明显,它们发生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才会显现出来。
若坐禅时,你仍想着巨大的瞬间转变,必将全部错过本会发生的微细改变,你会很快气馁,跟着放弃,还会向人誓言,那些转变是绝不会发生的。
“忍耐”是个关键,忍耐啊!假若你从禅修学不到什么东西,至少学到“忍耐”。“忍耐”是任何深远转变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你可能也喜欢:
禅修目的是什么?灵与肉的不断升华
佛经故事:禅修静坐
禅修的核心是什么?培育最美好的心灵
汉传佛教人物之虚云法师禅修开示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