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节(Shrove Tuesday)
——基督徒思罪忏悔的节日。大斋节首日(圣灰节)之前的星期二举行,以表示谢肉节的结束,人们应准备封斋。也称“忏悔火曜日”(Mardi Gras)。在英国习惯称为“煎饼星期二”(Pancake Tuesday),人们在这一天要将斋戒节期间禁止食用的肉、油用完。
大斋节(Lent)
——亦称“封斋节”。基督教的斋戒节期。《新约圣经》载,耶稣于开始传教前在旷野守斋祈祷40昼夜。始于圣灰节,终于复活节前一天(共46天)。教徒在此期间守40天斋戒,一般于星期五守大斋和小斋,周日不守(所谓斋戒是少量摄食,以鱼代肉)。
节期内教堂祭台上不供花,教徒也不举行婚配,停止娱乐。新教多数宗派不守此节日。大斋节最后一周被称作“神圣周”,始于棕枝主日,终于复活节前一天。
主显圣容节(Transfiguration)
——亦译“耶稣显圣容日”或“仪容显光日”。《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带领彼得、雅各和约翰到高山祈祷时变了相貌,“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教会规定8月6日为此节。东正教和其它东方教会因历法不同,8月6日相当于公历的8月18或19日。
受难节(Good friday)
——亦称“耶稣受难瞻礼”。基督教纪念“耶稣受难”节日。教会称该日在犹太教安息日的前一日,而规定于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守此节。教徒在这一天要阅读福音书中受难的章节。
复活节(Easter)
——亦称“耶稣复活瞻礼”、“主复活节”。重要节日之一,多数教派都举行。尼西亚公会议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之间)为“复活节”。16世纪西欧各国改用格列历后,东正教仍沿用儒略历,故东正教以及某些其他东方教会的复活节在具体日期上常比天主教和新教迟两个星期。
你可能也喜欢: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是什么?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