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龙节的主要特征
宾阳舞炮龙孕育于宋、元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显着特征:
(1)历史渊源的悠久性。根据民间传说,宾阳炮龙节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世代相传。
(2)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从正月初十开始到十一的炮龙节,是宾阳民族民间文化展示的大舞台,既有民间艺术的“游彩架”、八音、剪纸、歌谣,也有民间体育竞技的舞龙、舞狮,更有民间习俗活动的“灯酒会”、祭社、求子、还愿等,丰富多彩。
(3)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生的融合性。游彩架、舞龙本是汉族技艺,从中原传播到宾阳后,与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合共生,成为宾阳、上林、马山、横县、武鸣、邕宁等地壮族流行的正月十一灯酒会的内容之一,并将本地的歌谣、剪纸艺术融合其中。舞炮龙原来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因为当地正月十一灯酒节“添丁”和祭社庙祈求丰收的主题,后来改为正月十一举行;游彩架也是在五谷丰收之年举行,时间不定,后来也汇入灯酒节之中,成为灯酒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4)独特的唯一性。宾阳舞炮龙与全国各地舞龙截然不同,舞者赤裸上身、下穿舞龙裤,丝毫不惧万炮烧炸,更不惧怕炮仗弹烧自己赤膊之躯。龙路过处的各家各户,准备尽可能多的炮竹,点燃鞭炮后就往龙头、龙身上丢,住高楼者从上往下砸,要将往年的“秽气”弹烧而尽,迎新一个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五谷丰登及喜添贵子之年。人们认为,炮烧得愈猛愈好,越多越吉祥。因此,狂龙舞了一段时间,往往被炮竹炸得只剩下龙筋、龙柄和龙头。
(5)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彩架游行,游行的队列由彩色台架、舞龙、舞狮、彩灯、音乐柜等组成,由狮队开路,舞龙保尾,中间彩架4台,每台配一套文武场(乐队),队伍长有半里甚至一里以上。民间传说,龙过家门,是送来吉祥,炮烧得越多,当年越顺利,家庭、事业、生意样样兴旺。
因此,家家户户根据自己的财力预备尽可能多的鞭炮,迎接龙的到来。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在这一天也会赶回家中参加舞龙、烧龙、炮龙。民间认为,舞炮龙、取龙珠、钻龙肚有除掉往年的秽气,可添贵子及万事顺意和身体健康,故舞炮龙时除了宾阳县人观看、参与外,南宁、柳州、桂林市及远在广东的外地客人也蜂涌而至,观者如云,故有炮龙狂欢节之称。
(6)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宾阳,汉族是主要的民族,但其周边生活着壮、瑶、苗等民族。每到炮龙节周边各县各民族群众都来赶节,主家杀鸡杀鸭,拿出自酿米酒招待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参加“游彩架”、一起放鞭炮烧炮龙炸龙,炮龙节已经成为融合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平台。
春节什么时候贴春联合适?贴春联的由来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到底哪一天才是过年了!
春节走亲戚都有哪些讲究?
【春节美食】春节的传统美食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