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至少也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然而就在这短短的百年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外的一些特殊节日已经渐渐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深入中国人民的心中,更受到中国人的追捧,这些传统节日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节日遇冷原因:一是市场培育乏力,二是年轻人认同乏力。
探究传统节日受冷淡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节日面临市场培育乏力、年轻人认同乏力的“双重障碍”,缺少认同群体,自然就缺乏关注,难以传承下去,最终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比如,不少人反映“年味儿”越来越淡,是由于丰富有趣的民间“过大年”的各种形式和内涵已经失落,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失去了年节文化的记忆。尽管人们对春节相当重视,回家过年、除夕看春晚仍是很多人每年的必修课,但这样过年,年味儿自然淡了,更多的成为人们的例行项目。
其实,节日的功能是巨大的,它本身是凝聚文化的一种载体。过某个节日其实就是体验某种文化,人最容易在本民族节日的文化熏陶下对本民族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此,传统节日文化要在继承中创新,对于春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
事实上,我国的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总体上并不缺节,真正缺少的是先进合理的过节方式。正是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而过多关注于物质形式表面,很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该吃什么。
以至于中秋节一度被称为“月饼节”,而端午节则被称为“粽子节”,春节则成为亲朋好友的“吃喝周”。再加上商家出于商业目的推波助澜,使得传统节日“物质化”的趋向掩盖了其精神实质。
在西方圣诞节几乎全国放假,没有任何人工作(当然,这时候生活中出现问题,包括你需要买一杯奶一块面包可能都买不到),在两周及以上的时间内,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而整个城镇也装饰一新,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包括万圣节、感恩节等。中国的节日首先是假期不足,使人们无法有时间与心情去感受节日。
春节为例,现在是一家团聚的日子,过去也是“春”的节日,所以会有歌舞、会有欢庆,为了庆祝冬的离去,春的来临,万物已复苏。但现在因为使用公历,一般春节的时候还是寒冬,那种万象更新、春回大地之感是很难感受到的了。节日的内容变得单一。另外像端午节、重阳节等,都只是吃的节日,但没有更深的内容,可能现在的人已经不关于屈原是谁。
甚至有人觉得屈原性格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其在政局上的不得意。况且因此原因而自杀,也不是值得赞扬的事情。所以,他的很多精神在今天已很难推广,我们应该为这些节日赋予新的意义,在年轻人对节日感兴趣的前提下去了解屈原,而非标签化的给屈原和这个节日一些内涵,强迫年轻人去接受。
你可能也喜欢:
2016全年日历农历表
龙抬头的二月二搬家好吗,搬家的忌宜
节日查询:2016年节日大全
传统文化:春节民谣大全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