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
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是鄂温克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之一。鄂温克族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从腊月二十到三十,这10天中他们每天都有传统而特定的安排。按照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
初一,天还没全亮之前,年轻人和孩子们穿戴新年服装到长者家里拜年、磕头,祝老人健康长寿。长辈们给孩子一些吉祥物,主要包括洁白的毛巾和自制的保护孩童的神偶;初二,青年们骑马或乘坐雪橇到远方的长者家拜年;初三,中年人相互拜年;初四,老年人相互拜年;初五,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度过;初六,基本上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初十五,每家都煮冻饺子吃,这意味着春节圆满而快乐的结束。
怒族:
节前,怒族村寨各家各户忙着杀猪、糯米粑、酿“咕嘟”酒(用玉米面发酵制成)。年三十,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清除脏物迎接新年。除夕晚上,吃年饭前,将玉米花、饭菜等食物放置于堂屋火墉的三我铁架中,三角架的三只脚上方要摆上三杯酒和三片肉,家中男女老幼举行“那作莫”仪式,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初一至十五,村寨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打粑粑是男青年们最为喜欢的项目。一方将粑粑和肉挂在村外的树上,另一方则用弩弓射,粑粑或内归射中者;双方互相比赛,试试谁的弩艺更高。女青年们则比赛谁荡的秋千最高,怒族称为“打秋千”,荡得最高的姑娘,其勇气也就是最大。村中大辈则喜欢集在一块,一边饮酒一边唱民歌,内容多为叙述本民族历史及传说中的英雄,时间长的可达几天几夜。夜幕低垂之时,青年男女全都聚在广场上,点起篝火,伴着达比亚(琵琶)和口弦的乐声,跳起欢快、粗犷的怒族舞蹈,通宵达旦。
京族:
京族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粤语读音yeat,发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裏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基诺族:
过年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但没有统一的日期,各村寨在一月份择日过节。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杀猪宰牛,准备丰盛的食品,并邀请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前来欢度新年。
年节期间,男子身穿镶边无领对襟订、棉布褂和白、蓝色裤子;妇女穿绣花无领对襟小褂和镶红边黑色的前开合短裙或长裙,挽发髻盘于头顶,戴白厚麻布后披翅帽。大家聚集广场,除共同唱歌跳舞外,还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儿童最喜爱的是会箭枪和陀螺;妇女荡秋千和玩鸡毛球;小伙子掷标枪、踢球、踩高跷。男女青年还一起翻竹杠。节日里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是敲大木鼓。大木鼓,基诺族人民视为最神圣的器物。平时挂在“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家里,严禁动用,只有过年节时才能敲击。
你可能也喜欢: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大盘点
关于春节的祝福语有哪些?
异彩纷呈,春节习俗贵州各民族齐登
春节饮食习俗之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