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饺子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春节传统了,年夜饭要是没有饺子,就好像没有年味儿。在封建时代的清朝,皇室和民间一样,过年纵然各种山珍海味,但吃得最多的还是饺子,只不过大家或许不知,清代皇帝过年想吃顿饺子可不容易,往往得等到凌晨三点才吃上,这是为什么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老百姓过年最讲究年夜饭,皇室也不例外。清代皇帝一家平日里难得一起用膳,只有过年才特许后妃们陪宴,各方面的礼仪安排都很讲究。
皇宫的除夕团圆年饭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但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了。晚宴一般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自己一桌,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宴席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皇帝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接着,太监们按等级给嫔妃们送汤。
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过年的宴席既如此讲究,那么为什么皇帝想吃个饺子还得等到凌晨三点呢?原来,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皇帝那时要祭祖礼佛,实在顾不上,所以往往要到凌晨3时后,才能吃上饺子。
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对联是挂而不是贴。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书法最初用满文,清中叶后改用汉字。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