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847人在看

  所谓的中元节就是传统节日“七月节”、“鬼节”。关于中元节的历史发展众说纷纭,那么,本期老黄历就要来为大家解说有关于农历七月中元节的历史发展,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七月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民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如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农历七月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在20世纪20—40年代,七月十四祭祖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七月十四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七月半祭祖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东西,逐渐边缘化。另外,传统七月半祭祖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农历七月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

  到了当代,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加上由后期演变成的“中元节”所赋予与鬼魅的密切关联,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如今原始内涵的“七月半”祭祀活动,多是民众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全文
知前四世经历,解今生爱情、财运、事业等运势疑惑:
六道轮回

相关推荐

属鸡人与哪些生肖最配?旺运组合大公开2024年生肖马的读书运如何,学业顺利?桃花朵朵开!2024年爱情运最好的星座2024年,属鼠人在哪些方面最难熬?2024年,属狗人在哪些方面最难熬?智商垫底的生肖盘点,看看谁是最笨的那个
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八字精批

编辑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