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在中国历法农历之中为元月,古人称之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根据道教历史记载三元说法,正月又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元宵节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民间传说记载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便开始,而十五日夜晚为正灯。民间百姓该晚,点灯,进行祭祀祈福活动。因东汉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元宵节习俗,有着非凡意义的变化。同时,在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弘扬佛法,因此在正月十五的夜晚,点灯表达自己对佛法的尊重。而后道教文化的加入使正月十五点夜灯,逐渐在中国展开。到南北朝时期,元宵彩灯,已经成为民间不约而同的一种活动。但是元宵张灯最终被决定下来是从唐代起始。但随着社会有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元宵节各方面习俗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元宵节的风俗文化
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传承至今,拥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含义。而正月十五最重要的民俗之一为,吃元宵。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吃元宵的风俗。但早先元宵被称为浮元子,即如今的汤圆。以糯米粉包裹,内馅为玫瑰,白糖,芝麻,豆沙等。汤圆为圆形,有着团圆,美满幸福,安康的寓意存在。吃汤圆,赏花灯,已然是元宵节最重要的风俗。闹花灯于隋唐兴盛开来,一直延传与后世,如今一年一度的闹花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已经达到高潮。而在闹花灯的同时,猜灯谜活动是民间一项丰富的文娱活动形式。在民间传统之中,将彩灯高高挂起,燃放焰火,而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们猜测。因谜语启迪心智,遂附和人数众多,一方面增强节日气氛,另一方面展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
元宵节的传统故事
据历史记载,元宵节 元宵节的传统故事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立的。在汉高祖死后,刘盈登基为帝。但自汉惠帝去世之后,吕皇后将朝政揽于自己手中,刘家天下演变为吕氏天下。虽各族朝臣以及各个宗室深感不满,但愤不敢言。但吕后病逝之后,上将军吕禄密集谋反作乱,但提前被齐王压制。最终诸吕之乱被平定。而平乱后,刘邦之子刘恒登基,称之为汉文帝,汉文帝对百姓生活,以及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深感愤慨。将平定诸吕之乱之日,定为与民同乐之日。这一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新生活地到来,因此正月十五,成为普天同庆的民间传统节日,谓之元宵节。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