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纪念地名
近世出现的一些杭州地名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如解放路,为纪念杭州解放改中正街而来。建国路、凯旋路,均是在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命名。光复路,原为小河,日军侵杭期间河道淤塞,1945年光复后填河筑路,遂以光复名路。复兴街,原来分段称呼,抗战胜利后,以中华复兴之义,统名复兴路。
再如闸口街道的反映形势的地名,当以清泰街道的民权路、民生路最为典型。又如涌金街道的国货路,清称施水坊巷,民国后称泗水路。其他劳动路、新华路、立新路等,均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纪念形势地名与关系密切,大多为政府颁发,而且还往往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十二)谐音地名
在杭州的街巷地名中,由于方言语音相同或相近,出现同音不同义的谐音地名,久而久之,原生地名却被遗忘,次生的谐音地名却成为通用地名。
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同音转讹,二是原有地名不吉或不雅,有意识地同音雅化,从而符合人们趋吉避凶的社会心态。
(十三)官署、军营地名
杭州自隋即为州治,吴越、南宋又为都城,元后又为省会,官署、军营众多,许多街巷地名源出于此。
紫阳街道的六部桥直街、六部桥弄和六部桥河下,皆以南宋六部得名,而六部桥附近是南宋中央官署三省六部所在地,名实由此。清波街道的三衙前,是南宋南、北、东三通判衙门故址。东廊下、西廊下是因布政使署门外百狮池的东廊、西廊而得名;西公廨以使署二门内有经历、照磨公廨而名。今河坊街西段以北,元后是省、府、县三级官署集中地,故官署地名也多见于清波街道。
有关经济机构方面的地名,则较分散,如城站街道的什物库巷。通江街道的牛羊司巷。清波街道的红门局,是因明代曾于此建织造局,其门红色,故名。涌金街道的部门弄,则以明设之部门而得名。紫阳街道的抽分厂路,是因明代在此设关抽分商木之税而名。
军营地名如小营巷街道的班巷,是宋禁军班驻地;天水街道的后营弄也是宋后军步军驻地;长庆街道的大营盘为清初军营盘所在;草营巷,则传说和南宋高宗迁都有关,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相传南宋迁都临安,兵马扎营于此,故有草营之名。”
此外,还有太庙巷(南宋皇帝帝王宗庙)、军督司巷(军头司,专司从各州、府、县押解犯人进京师受审之事)、新宫桥(南宋度宗之宗阳宫),以及察院前、行宫前、贡院前、锻局司弄;宋以后的有藩司前、旧藩署、府前街,以及宫门口、落马营、教场路等等。
(十四)富含吉祥意味的地名
祈求安居乐业,美满幸福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永远追求。在给自己降居之地命名时,这一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来。比如大家向往自己的生活过得称心如意,便取名如意里;希望长生不老,便取名长生路、不老里。赞美执法严明,则取名为美政路。
拱宸桥街道的裕兴街,两侧多小店,盼生意兴隆,故以裕兴名之。潮鸣街道的下兴隆巷,巷西清时为东河码头,货运起卸繁忙,故名兴隆。武林街道的广兴巷,地处众安桥闹市区,巷内高墙深院,古代多富商巨贾聚居,希望广开财路,生意兴隆,故称广兴。长庆街道的青云街,地近贡院,取“青云直上”之义,故名。
这类吉祥地名更多见于新建的住宅,如武林街道的永和里,因建于抗战胜利后,祈求永久和平,遂名。拱宸桥街道的永宁街、永兴里,民国初这一带毁于火,重建后希望永远安宁,永远兴盛,遂以永宁、永兴名街、里。该街道的两宜里,民国初两人合资建房,取两相适宜而名。
此外还有福缘巷、信义巷、太平坊巷、积善坊巷、五福弄、保佑坊、广福路、善贤路、保安桥等。
(十五)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地名
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始兴于唐代,经五代吴越国的迅速发展,至南宋达到极盛。城内商业发达,五行杂处。许许多多的同一行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店多隆市的城面。工商业的繁荣给杭州地名带来深刻的烙印。
比如打铜巷,因巷内多铜作响器店。布市巷,《西湖游览志》卷十三载:“宋时为贸布之所,东通望仙桥。”故名。扇子巷,因巷内多制扇作坊。竹竿巷,相传杭州人用来编篱插花的细竹在此有售,故称其“竹竿巷”。高银巷,宋时为珠子市场,贸易日以万计,故名高银。皮市巷,南宋时巷内多硝皮坊。卖鱼桥,因其地为旧时鱼市所在。
你可能也喜欢: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的南京云锦
苏剧——苏州文化的“三朵花”之一
鲜为人知的佛教音乐渣渣子
盛开在中国艺术园中的艳丽奇葩——二人台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