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图缺字不利承传
粤剧(南派)武打艺术以线条粗犷豪放,表演勇武刚烈,气势宏大激烈、场面火爆、激越的鲜明地方色彩区别於其他剧种,它与富於浓重地方气息的粤剧大锣大鼓相结合,构成别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对愉悦身心,启迪智慧,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有积极的作用。
一些独具特色的(打手桥)、(打真军)、(见紫标)舞台对打,以及(表忠)、(大战)、(收状)、(闹殿)等传统排场和(双照镜)、(爆莲花)特技表演,以及有过硬功夫,赢得观众喜闻乐见的(吊辫)、(过山)、(踩跷)、(甩发)、(高台椅功)等粤剧表演艺术更是地方一绝。
由於是民间艺人根据生活经历自行创作的艺术,因此,地域文化特色明显,它真实、直接地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喜好,与本地域民众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剧武戏以(南派)少林武功为基础,工於(桥)、(马)、(翻)、(腾),种类有拳术、器械对打(刀枪靶子功)、高台功夫、功架身段等,自成风格,独具特色。
因此,粤剧舞台上的南派武功是构成粤剧艺术特色要素之一,有很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它带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质,是民族个性特徵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徵,体现了广东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社会心态、民俗风情、行为方式等,是粤剧艺术的瑰宝,岭南文化的精粹。
粤剧南派武功与绝大多数民俗文化艺术一样,基本上没有文字和图谱记载,传授方式主要是身教口传,师傅教徒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
由於过去戏行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说,因此老艺人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作为生存的保障而不会轻易教人,即便入室弟子也不会毫不保留地传授,故此,一些绝艺便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失传,甚至是消失。
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改变等诸种因素,也加快了传统南派武功艺术的消亡速度。目前,擅长粤剧南派武功技艺的前辈多已作古,幸存在世的老艺人寥寥可数,粤剧南派武打艺术几成(绝艺),正面临濒临失传,后继乏人的危机。粤剧南派武功日渐式微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历史需要留驻,文化需要传承。我们热切期望,岭南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粤剧南派武功艺术需要进行挖掘、抢救、保护、研究、利用,让极具地方特色的粤剧艺术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南国红豆)这株艺术奇葩更添魅力。
可能你也喜欢:
湖北文化:欢快柔和的湖北楚剧
独特风格的汉剧文化
江汉平原皮影戏艺术中的“奇葩”
独具艺术风格的仙佛寺石窟文化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