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十大宝藏之——张献忠宝藏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是一则长期流传在四川的民谣。民谣的内容涉及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一笔巨额宝藏。然而,三百多年过去了,这笔宝藏的下落一直不为人知。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农历甲申年。这一年3月,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灭亡。明朝灭亡之后,随即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4个政权鼎足而立的局面。分别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弘光帝朱由崧建立的南明政权,从东北入主中原的大清政权以及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权。
然而,张献忠打下成都时,明朝参将杨展在他的刀下逃脱了。杨展逃脱之后,迅速逃往川南的叙府(今宜宾市)一带,召集了人马数万人,组织了一支军队,开始与大西政权对抗。这让在成都当皇帝的张献忠如坐针毡,于是,公元1646年夏,张献忠决定向盘踞在川南的杨展发起决战,意图一举收复川南。
张献忠尽起成都10万人马,战船千艘,并将成都府库中所存的金银珠宝悉数装上了一百多艘大船,做好了放弃成都的打算。然而,杨展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得知了张献忠大军乘船南下的消息后,杨展决定在成都的南大门彭山阻击张献忠的大西军。
也许是张献忠的气数已尽,等到他的大军来到彭山,老天爷竟然刮起了狂风,使得大西军的战船不能前行。见此良机,杨展命令自己的战船两翼排开,中间派早已准备好的载着火器的小舟正面进攻。
小舟顺风点火,瞬间将大西军战船点燃。一时间,大西军阵线大乱,毫无还手之力,只得掉头向江口回撤,无奈两岸陡峭,水道狭窄,前后数千艘船舰,首尾相衔,寸步难进。10万大西军,数千箱金银珠宝,就这样沉入了滔滔岷江。
民谣说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据《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冬,有人在江口岷江上打鱼时,打到了一把刀鞘。四川总督孙士毅得知后,派人在江口进行了打捞,捞出了上万两白银和大量珠宝。此后,清政府又多次派人打捞,却所获无几,便停止了打捞。
1937年冬,川军将领范绍增的手下得到了一张所谓的“张献忠藏宝图”,将此事报给了范绍增。此时,范绍增正在为筹措出川抗日的军费发愁,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出面奔走磋商,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开始了对“大西国”神秘宝藏的打捞工作。
他们按照藏宝图纸进行了方位丈量,最后推断出了埋藏金银地点是位于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交叉点左侧接近江心的府南河边。1938年冬季,趁河水较浅,加速开挖却一无所获。
到了第二年秋天,府南河水退后又继续进行挖掘,结果这一次,上百人前后历时十多个月,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和大石鼓。然而,历史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有3大箩筐小铜钱。“金银万万五”杳无踪影,民国轰轰烈烈挖银事件,也只好草率收场。
你可能也喜欢:
瑶族特色美食全集,看着都流口水
陕西民间工艺,香包的用处
仡佬族传统舞蹈:仡佬族酒礼舞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傣族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