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强迫婚嫁,阿冉宁死不从而被关进后院的黑屋里。土司乘兴试马时,却被摔得头破血流,他恼羞成怒,差人杀了“四蹄雪”,又把马皮剥下、马骨剔出丢在阿冉面前,威逼说如不与他成婚,也要像马一样扒皮、剔骨。阿冉看见心爱的“四蹄雪”惨遭不幸,她拔下一些长马尾,收拾起一条马的大腿骨,请在土司家当长工的穷苦人捎给了阿列。阿列痛苦欲绝,便用马腿骨做琴筒、马尾做弓毛制成了一支别致的马骨胡,声音高亢嘹亮,响彻山谷。
阿冉从美妙的琴声中得知阿列搭救她的时间和办法。夜晚,阿列爬过高墙,救出阿冉,并射死了追赶的土司。从此,他俩一起离开生育他们的山寨,走遍壮乡各地传授马骨胡技艺,并在琴顶雕刻马头为饰。后来村村寨寨响起马骨胡的优美琴声,人们为了纪念阿冉和阿列这对传授马骨胡的青年人,就把马骨胡称作“冉列”,并世代相承、流传至今。
马骨胡是模仿古代奚琴做的。奚琴是公元十世纪的弓弦乐器,可见马骨胡的发展也有相当悠久的年月。它主要流行在广西左右江一带,多是为壮族独脚戏伴奏。马骨胡的定弦为AB弦。因为马骨胡的音调和壮族的语言音韵很和谐,所以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解放后,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马骨胡的演奏风格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不但在壮剧中担任主奏乐器,而且广泛用于民乐队,在民乐队中,它被作为高音乐器使用。
歌舞剧《刘三姐》、《壮乡春早》和《壮山马铃响》乐队中,都使用了马骨胡。也有老艺人说:“从有了壮剧到现在已是第七代人了。祖辈们说在没有壮剧以前早就有人拉冉列了。”可见其历史已相当久远。最初,当人们辛勤劳动了一年,在节日里,拿起马骨胡、土胡、葫芦胡和竹笛等乐器到各村寨的庭院中去演奏。这种形式叫做“游院”,是早期的民间乐器合奏形式——八音。马骨胡作为壮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在壮剧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在壮族的八音合奏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耍乐器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壮族马骨胡已从民间步人中国民乐的神圣殿堂。由于马骨胡发音清脆悦耳,相当于京剧中的京二胡,故成为壮剧演出三大件之中的主弦乐器。可以说,没有马骨胡,就演不起壮剧,正因为如此,马骨胡就成为壮家人的心灵之琴,演奏的是心灵之曲,传递是心灵之声,没有马骨胡,就没有比天上星辰还多的壮族山歌。因为,壮家人见面就对歌,少不了弦歌一场。在“歌海”壮乡,到处都流传马骨胡这“音乐圣物”的神话故事和动人传说。
您可能还会喜欢:
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
东巴教,纳西族的独有宗教信仰
纳西族的鹰猎文化及精神
纳西族庄重高雅的白沙细乐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