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河图洛书”——开中华文明之先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道教(太上老君)创始于此(上清宫、下清宫),儒教(孔子)兴盛于此,佛教(释迦牟尼)首传于此(第一古刹:白马寺);西汉经学、魏晋玄学、宋代程朱理学皆形成于此;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诞生于此,这些都在推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洛阳风水暗藏玄机我们的国学传统文化《堪舆》学,实则是我们的国粹。就我们的“风水”而言,风水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古代风水学认为,山为实气,水为虚气。
山高而宏伟可界水,水深而宽阔乃聚气。洛阳这个“龙兴之地”。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五岳充满动势和生气之时,洛阳就兴旺,正如张衡所说的情景:“举九州之势而建王都……远而望之,若擒朱霞而跃天文;近而察之,若仰山而戴垂云”。
张衡说的“九州之势”,即囊括青龙腾、白虎跃、朱雀舞、玄武动而聚集勃勃生气的大势,亦包含风水师常说的“上中下三元形成九运流转的态势”。正因为“九州之势”在洛阳集聚王气浓郁,古人则语出惊人:“得中原者得天下”。
这里说的“天下”则指国家之意。从夏、商定都和周公“非壮丽无以重威”而营造洛邑,从东汉至魏晋,从北魏少数民族得中原而“汉化”至隋唐,凡五岳阳山和伊洛鏶涧阴水把龙脉之气带动起来在河洛盆地潆回,使得王气盛而国势兴;凡五岳阳山成“死势”,河洛之阴水因战争等人为破坏“锁”不住“龙兴”之气之时,洛阳就破败。
“大凡皇都所在地,都有其风水殊胜之处。”洛阳向称“十三朝古都”。从周成王“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邑”开始,历代君王都将此方土地列为建都的首选区位之一,主要是其风水形胜所决定的。
明人李思聪在《堪舆杂录》中曾作了十分详细地描述:洛阳龙脉,发自中岳嵩山,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于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嵩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涧汇于前,此为龙之右界水;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真可谓“一大都会也”。
“若此看来,欲称王称帝之地,必然要从地理、军事和经济以及交通等方面加以考虑矣。”据史载,仁寿四年冬十一月,隋炀帝亲自到洛阳查看风水。《元和郡县图志》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帝大悦,遂议都焉”。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诏书曰:“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自古皇王。’
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但成周墟脊,弗堪葺宇。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
你可能也喜欢:
风水学中勘察风水宝地的点是什么?
八宝山是风水宝地吗?八宝山有什么风水传说
何为风水宝地,风水宝地地形图片讲解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