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土的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歌仔戏

第一星座网 作者: 匿名5113人在看

台湾本土的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歌仔戏

  戏曲综述
  歌仔戏之戏曲结构,有剧本、脚色、服装及道具等要素。由于早期传统剧团演员大多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演唱多目不识丁,自然不需剧本,即使有几位演员识字,剧团中亦无剧本可供使用。昔日戏曲于演出前,先由戏先生讲解剧情大纲、分场段落,并分派脚色,随即由演员上台,根据大纲各自发挥即兴演出,此种方式提供演员自由发挥之空间,较诸结构严谨的剧本活泼。台湾绝大多数歌仔戏剧团仍然不采用剧本,仅少数大型剧团使用剧本。

  表演角色
  歌仔戏原本属于三小戏,即以小生、小旦及小丑三种脚色为主的戏曲,后来又从北管戏引入大花脸,形成生、旦、净及丑四种脚色。歌仔戏之生脚为戏曲中的男性脚色,从性质上可分为文生与武生,而依剧中脚色年龄则可分为小生与老生两种;旦脚依年龄有小旦与老旦,依性质则可分为正旦和花旦,其中正旦即京戏中的青衣,由于早期歌仔戏常演悲剧,因此正旦又称为“苦旦”,这也是歌仔戏特有的脚色。小生、小旦的表演非常注重眼神,因此戏曲谚语有“小生小旦目尾牵电线”之说。

  丑脚为戏曲中的甘草人物,在歌仔戏分为三花和老婆,男丑称为“三花”,女丑称为“老婆”,例如王婆、媒婆或剧中“三八型”的女性角色,老婆与京戏中的彩旦一样,通常由男性反串,以增加戏曲之趣味性。

  丑脚的主要任务为调笑,因此在舞台上丑脚得以突破时空背景之限制,任意说话制造笑料。此外,由于演员演出丑脚,严重“牺牲色相”,因此俗谚说:“上台小,落台大。”表示丑脚上台时任人打骂,下台时为弥补他在舞台上所受的委屈,因此大家都要对他多加忍让、礼遇。

  戏曲服装
  歌仔戏戏服与其它剧种并无太大差异,戏服主要在区分脚色身分与性别,无须因剧中朝代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周朝之戏码与清代之戏码,演员穿着的戏服可以相同。落地扫时代演员之装扮极为简单,小生与三花都穿类似于中山装的衣服,头戴鸭舌帽,脚穿日式球鞋;小旦身着凤仙装,而以京戏的大头片作头饰。落地扫之后,歌仔戏演出已有戏服,通常由演员自行缝制。歌仔戏服装受到京戏与大陆都马班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各剧种之菁华,并受时代及周遭环境之影响,因此二、三十年前,歌仔戏戏服开始大量使用亮片,以增加舞台戏曲效果。晚近部分大型歌仔戏剧团之戏服更加多元、丰富。

  演员装扮
  歌仔戏装扮颇为费时,演员于演出前先依剧中脚色化妆抹粉,通常极为浓艳,其用意在于突显五官,夸大色彩以使远距离之观众得以看清楚演员的扮相、表情。以造型而言,旦脚及青衣贴头片,受到京戏的影响;但歌仔戏与现实生活较为接近,逐渐改成不贴头片,不梳大头,而将头发梳成发髻,小生则绑水纱,尔后演变成戴头套,犹如古装之造型。早期歌仔戏在野台演出,基本上戏服色系比较原始,充满野趣。而电视歌仔戏早期的神仙剧,由于是科幻剧,计算机动化很多,可以用大量舞台秀的服装,如蓬裙、大圆裙、水转、宝石、金葱布等,“叶青歌仔戏团”即为一例。而中期电视歌仔戏逐渐走半传统方式,因此戏服曾使用亮片及绣花,如“杨丽花歌仔戏团”即是如此。

  戏曲特色
  歌仔戏是唯一发轫于台湾,且形成于台湾之戏曲,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包括自由性、包容性及通俗性等三大特色。就自由性言,歌仔戏之形式尚未固定,不若南管、北管及京戏之严格;歌仔戏唱腔之使用虽有部分成规,但无限定唱法,经常因演唱者、时间及地点之不同而变化;而歌仔戏亦无固定剧本,多由戏先生说戏,供演员即兴发挥、演出。

  以包容性论,歌仔戏于发展过程中,即不断吸收采茶戏、京戏、南管、北管及新剧等各剧种之菁华;歌仔戏仍继续融合各剧种的特质,同时也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改善舞台技术与设备,此等改变使歌仔戏包含更多内容,使其形式更为活泼而多元。就通俗性言,歌仔戏是台湾唯一土生土长之剧种,富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歌仔戏舞台所呈现之演出,均为民众所熟悉,自然而亲切,易为观众所了解与喜爱,颇具通俗性。

  音乐特色
  歌仔戏之音乐,可从曲调分类、曲调的运用及后场等方面加以说明。以歌仔戏的原始曲调论,它来自漳州“歌仔”,由歌仔的《四空仔》、《五空仔》及《杂念仔》改编为《七字仔》、《大调》和《杂念仔》等曲调。如《台北调》、《赏花调》、《七字哭》及《七字白》等与《四空仔》有关;《大调》、《倍思》及《柴桥调》等与《五空仔》有关;《杂念仔调》及《慢都马杂碎仔》则与《杂念仔》有关。

  后来,歌仔戏又吸收其它剧种的曲调和民间歌谣,使歌仔戏音乐更加丰富。歌仔戏中的《紧迭仔》、《吟诗调》、浆水》及《慢头》是源自九甲戏;《四空仔》、《阴调》与《梆仔腔》来自北管戏;《送哥调》、《留伞调》、《大补瓮》源于车鼓戏;《绍兴调》来自绍兴戏;《杀房调》来自汉剧;而《卜卦调》、《五更鼓》和《雪梅思君》以及后来的《人道》、《三步珠泪》、《五工工》、《秋夜曲》、《艋舺雨》、《黑暗路》、《思想起》和《农村曲》等曲调则是引自民间歌谣,至今歌仔戏仍不断融合各种歌谣小调,丰富其曲调及音乐之内涵。

  歌仔戏曲调除上述渊源外,在发展过程中亦创作许多新曲调,此种新编曲调有来自民间剧团之创作,如《文和调》(“文和歌剧团”)、《南光调》(“南光歌剧团”)及《宝岛调》(“宝岛歌剧团”);亦有因剧情需要所编写的曲调,如《二度梅》、《茶花女》、《状元楼》、《深宫怨》与《倡门贤母》等。

  歌仔戏曲调的运用,并无固定模式,通常依剧中情境安插曲调,其中以《七字调》及《都马调》最为常用。以叙述之情境分,《七字调》及《都马调》使用于一般叙述性场合;长篇叙述则常用节奏快速的《杂念仔》。其它曲调则视剧情而定,例如欢愉情境使用节奏轻快的《十二丈调》、《三盆水仙》、《西工调》、状元楼》、《茶花女》、《留伞调》及《运河二调》等曲调;哀怨时使用速度缓慢的《江西调》、《安安赶鸡》、南光调》、《望乡调》、《爱姑调》、《霜雪调》及《琼花调》等曲调;激动、愤怒时多用快节奏的调子,如《七字调》快板《藏调仔》。

  至于游乐、赏景,多用轻快的《七字调》、《青春岭》及《赏莲花》(亦用于幕后帮唱)等曲调;而《百家春》则为串场时使用;另外尚有部分曲调吸收自广东音乐,用于祝寿、谢幕及打斗等场合。

  剧场形态
  歌仔戏从本地歌仔发展至今,已衍生多种表演型态,且每一种演出型态均各具特色。一般而言,歌仔戏之剧场型态有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广播歌仔戏、歌仔戏电影及电视歌仔戏等型态。

  落地扫歌仔阵
  由闽南传入台湾的歌仔(锦歌),在宜兰发展成“本地歌仔”,尔后又模仿车鼓戏的表演型式,演出滑稽诙谐的民间故事,随神轿游行,称之为“歌仔阵”。落地扫歌仔阵为歌仔戏最原始之演出型式,属于歌舞小戏的表演,演出地点多在庙埕空地即席表演,或随游行阵头行进至庙口广场,以四支竹竿围出表演区,就地演出。

  落地扫演出的剧目仅有《山伯英台》、《什细记》、《吕蒙正》及《陈三五娘》等四出。落地扫演员以丑、旦为主,演员大多不着戏服,且无繁杂身段。落地扫歌舞小戏的表演者多非职业演员,因此表演内容多为简易动作,而曲调音乐也不繁复,通常以一首或少数曲调不断重复进行。此种演出型态多属非营利性业余表演,表演团队均为民众自发性组织,因此演出时之趣味性高于艺术水准的要求。

  野台歌仔戏
  野台戏即为外台戏,多于庙口演出。野台歌仔戏为歌仔戏最普遍之演出型式。本地歌仔吸收其它剧种精华,并穿着戏服,粉墨登场演出,歌仔戏即成为大戏型式。野台歌仔戏演出名目大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举凡庙会、酬神、建醮及神诞等活动,多有野台戏的演出。

  野台戏的特色为热闹而淳朴,由于演戏酬神为民间表演活动之主因,是以仪式性胜于艺术性;且野台歌仔戏于正戏演出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庆戏”,俗称“扮仙”,目的在为民众祈福,神人之间的关系于扮仙过程中,得到融合交会。

  你可能也会喜欢:
  川菜文化:川菜的源起和灵魂
  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有多少年?
  气血不足应该如何调理?
  国宴上的淮扬菜之“软兜长鱼”

展开全文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测你八字命定的吉凶祸福:
八字精批
共有4条信息3/4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相关推荐

第一星运 2025年狮子座1月运势第一星运 2025年射手座1月运势第一星运 2025年摩羯座1月运势第一运程 2025年属兔1月运程解析属狗2025流年运程 2025年属狗运势运程详解女人大嘴的面相好吗 嘴巴大的女人的命运好不好

编辑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