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饮食文化与我们中国的差异十分的巨大,就如在我们中国十分热门的皮蛋瘦肉粥,外国人就觉得十分的恶心。中国有不少内脏类的美食为什么不受外国人的欢迎呢?本期的西方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有一年,台湾美食界开会,众多吃货云集于台北,兴高采烈地交流着鹅肝、牛肚、猪心、羊肺、牛百叶、猪大肠等等美好食材的烹饪之道。这时候,一个从德国赶来参会的美食编辑拍案而起,痛心疾首地说:“你们谈的不都是下水吗?那种东西怎么能吃呢?既恶心,又不健康!”
这位德国编辑很可能说出了大部分西方人的心声。
在美国,下水普遍被当作“废弃肉”和“器官肉”,甭说吃,仅仅提一提名字就能让人毛骨悚然。鉴于此,我们只在万圣节前后讨论这种东西,因为那时候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把自己的大脑想象成蛋糕,把自己的头骨想象成纸杯蛋糕,在别人讨论剁碎的肝脏和烤熟的心脏时,你不至于尖叫着跑掉。)
瞧见没?他们西方人就是这样讨厌动物的内脏,也就是下水。
但是且慢,并不是所有的西方人都不吃下水。法国的鹅肝、西班牙的血肠、意大利的牛肚包,不都是下水吗?其中法国鹅肝甚至还被誉为“顶级食材”,全球无数食客为之痴迷,其中绝对不乏西方人的追捧。
有人说欧洲人并不排斥下水,只有美国人排斥。其实就在不远的几十年前,美国人也吃下水: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节约开支,开展过一场号召全国人民食用牛下水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一时间“牛肚三明治”和“牛心汉堡”风靡全美!只不过最近这些年美国人开始注重养生了,害怕摄入超量的胆固醇,所以才远离下水。
平心而论,下水确实比普通肉类含有更多的胆固醇,吃多了对身体确实不好。但是我们不应该抛开剂量谈毒性,胆固醇含量再高,偶尔吃吃有何不可?胆固醇含量再低,一天吃上一斤,照样能吃出“三高”。
现在全球六十亿人,至少有一半是不吃下水的。为什么不吃?原因各别: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有的是因为心理作怪,下意识地对下水充满厌恶和恐惧,还
有一些人明明知道下水好吃,却摆出一番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不吃下水为骄傲,那是因为他们吃饱了,不缺肉了,忘记过去的苦日子是怎么回事儿了。
今天很多欧洲人对下水特别抗拒,其实在中世纪时代,他们的老祖先会吃尽动物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包括心肝脾肺大小肠,甚至连膀胱都要想法设法制成美食。第一,那时候的欧洲人多地少,食物紧缺,扔掉内脏等于暴殄天物;第二,那时候教会权力太大,斋戒时间太长,欧洲老百姓一年三分之一时间都要斋戒,斋戒期间不能吃肉,只能吃鱼,导致鱼类价格暴涨,穷人吃不起,只能用动物内脏打打牙祭。后来黑死病肆虐,人口锐减,人地矛盾大为缓和,欧洲人有了广阔的牧场饲养牛羊,有了多余的粮食养猪养鸡,大伙有了足够的肉可以吃,就把下水丢一边了。
跟西方不同,我们中国人拥有长达几千年的“饥饿文明”,即使在国力最鼎盛、经济最发达的朝代,由于过于独裁的专制统治和分配上的严重不公,也有大批百姓常年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关系,我们中国人一直不排斥下水,而且凭借历代人民的不懈探索和聪明才智,我们将下水发展成了一种光彩夺目的饮食文化。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