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吃子推馍:
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草木萌发,一扫冬日枯黄的景象。江南农谚曰:“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又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对江南农民来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这首诗里描写过的纷纷细雨,就是这大忙时节的催化剂。其实,在那的雨雾中,不仅应该有欲断魂的路上行人和迎风摇曳的酒店幌子,更应有忙碌在田间地头扶犁耕作和弯腰插秧的农人。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蒸食,取意子孙多福。做面花是古时陕北女人的拿手好戏。她们凭自己灵巧的双手,用最平常不过的梳子、剪刀、锥子、镊子等,就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
与红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种栩栩如生、犹如艺术品般的大馍,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吃。有些地方习惯做成飞燕,用柳条穿起来挂在窑洞顶或窗框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这样风干的面花,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再续上。
这些花馍用面仅一两左右,有老燕负雏、春燕展翅、喜鹊高唱、金雀鸣叫、灵猴献瑞、吉羊送喜、肥猪贺节、春牛伏卧、老虎跳跃、石榴牡丹、双鱼戏水、蛇盘玉兔、鼠闹葡萄、佛手屈指,等等。蒸熟后再点缀上红绿花点,或稚嫩可爱,或憨态可喜,或活泼可亲,或小巧可玩,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态各异,颇富诗意。
“子推馍”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年出嫁的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农村孩子给自己老师送,让离开家门独自在偏僻的山乡小村教书育人的园丁分享节日的美食。清明节寄托了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烈士的敬仰;“子推馍”加深了人们温馨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
你可能也喜欢:
清明节期间最忌讳的事
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文明祭扫防山火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有哪些?
清明节去乌镇穿什么?乌镇四月穿什么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