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文化的传播和涵化
文化人类学认为,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是处在持续变迁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文化接触,文化之间可能会实现文化特质的传递,出现涵化过程,原来的文化系统就会与外来的特质相结合,或者说新的文化特质加入原有的体系中。各民族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大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改造,使新的文化特质和丛体打上本民族的烙印。早在新石器时代,海南岛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了。这时候的黎族先民是百越族群的一个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只是到了秦汉以后,由于中原王朝对岭南的征服,一些汉人逐渐迁居岛内,海南岛也逐渐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唐宋时期,李德裕、苏轼等很多汉族知识分子被放逐到海南,这些人在海南努力传播汉文化,使汉文化在岛内生根发芽,甚至在宋代还出现了深谙汉文化的黎族知识分子。在汉文化逐渐传入海南黎族地区的过程中,即发生了黎族固有文化的涵化过程。就槟榔文化而言,其中“纳聘”纯系汉族婚姻习俗,而后为一些黎族地区所借用,并且与槟榔这种物质形态相结合,实现了这一汉族婚姻制度的移植,同时,也进行了本地化的改造,使之更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本地特点,从而向“地方性知识”转化。这样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从槟榔文化所受汉文化影响的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同时,由于文化涵化是双向度的,迁移过来的汉族民众也采用槟榔作为纳聘礼物,逐渐演变为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汉族。
四、结论
由于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黎族拥有丰富的槟榔资源,这是黎族槟榔文化得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承继百越族群“嚼槟榔”的文化特质,加之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海南黎族独特的槟榔文化。
槟榔作为一种物品,在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首先,槟榔充当了社会关系的象征物,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其中显现出很深刻的社会内涵。其次,槟榔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既丰富了黎族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黎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围绕槟榔而产生的诗文文化更是中国文学园中的一枝奇葩,为着作家们提供了奇妙的玄思。
但与此同时,海南黎族槟榔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嗜食槟榔不利于本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多食槟榔容易发生口腔的病变,除了口腔癌以外,还有口腔的纤维化。最严重的后果是不孕。槟榔里含有一种叫做槟榔素的东西,它会让男性精虫的活动率大大降低,造成不孕的现象。同时,槟榔素对女性胚胎也有影响。前文说过,黎族妇女酷嗜槟榔,这就意味着她们在怀孕的时候胚胎存活率以及发育都会受到槟榔素浓度的影响。即使胚胎侥幸存活,发育也是非常缓慢的。此外,由于槟榔树的根是浅层辐射性的须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固土保水能力比较弱,容易使生态系统失衡,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您可能还喜欢:
布朗族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
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与茶密不可分的布朗族文化
浅谈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的特征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