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分类
羌族多声部民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形式多样。现今主要流传于岷江上游北部方言区的松潘县小姓及镇坪部分羌寨中,形式以二声部为主。
依据其不同的演唱场合和功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山歌
羌语称“喔都惹木”,即在山野田间所演唱的歌曲。
这类歌曲依据其演唱形式和表演场合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哈依哈拉”:多为羌族青年男女在山上放牧时演唱,也可以在山野行走时演唱。有时它还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手段。这类山歌的音调较高亢(高音部常用假声演唱),旋律舒展,且常作四、五度跳进,节奏较平稳而悠长,多为五声徵调式,曲式结构为乐段体。歌词内容主要是对自然景物的歌咏和自我心境的抒发。演唱形式多为男声重唱或男女声合唱对唱。
2、“尕罗”:适合演唱此种歌曲的场合较为广泛。音乐特点与“哈依哈拉”相似,但演唱人数限为两人,演唱时常用颤音唱法,两个声部的旋律节奏相互穿插交替,形成对比式复调织体。歌词以虚词为主,并注重两个声部配合的音乐情趣。
3、“娄”:通常是妇女们在地里锄草或结伴而行时演唱的山歌,人数少则两人,多则八人,采用女声重唱形式。歌曲中常有相同的衬词,曲式结构为乐段体。音乐充满羌族妇女自由悠闲、淡远清高的生活情趣。
(二)劳动歌
系生产劳动时所唱的歌。羌语称“直布勒惹木”,是羌族人民在犁地、收割、背运、积肥、撕玉米、打场等劳动中所唱的歌曲。
此类歌曲按照不同的劳动场合和劳动时间,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劳动中的“直布勒惹木”:通常是在田间收割粮食和平时田间劳动时演唱的歌曲。演唱形式是将在场的人分为两组进行轮番对唱。这种对唱是以句为单位交替进行的。一般由一个声部先唱,另一个声部接唱,两个声部各有一位领唱者演唱高声部,众人演唱低声部,二声部之间构成分声部式的支声合唱。唱词仅有无具体含义内容的衬词或填入“麦子收割完了,大家尽情地唱吧!”之类的词句。曲调简短,多为上下句结构,节奏规整鲜明富于律动性,音调风味浓郁。
您可能还喜欢:
喜闻乐见的锡伯族民间歌曲
土族的古老头饰:“扭达”
家居山坝安乐在的仫佬族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仪式:玛扎尔塔依德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