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劳动间歇的“直布勒惹木”:通常是羌民在劳动间歇休息时演唱的歌曲,因而歌曲节奏较自由。演唱形式仅限于男声二人对唱且多用颤音唱法。曲体形式及风格特点与第一种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演唱时所唱的歌曲在时间先后安排上有一定的习惯,如上午唱的不能在下午唱,在后面唱的不能提前唱等。而歌词一般无具体含义。
3、收工时的“直布勒惹木”:通常是在收工时或背粮食回家时所唱的歌曲。演唱形式为男女群体的合唱式对唱;音乐旋律活泼明快,表情轻松自然;节奏、节拍规整;调式的交替很有规律;两个声部之间常有声部交叉;歌词无具体含义,均为衬词,且歌中常以“纳登恰”作固定衬词。
(三)酒歌
又称“西惹木”。它是羌族生活中的婚、丧、喜庆、请客迎宾饮酒时颂唱的歌,也是羌族民歌中最古老的一种歌唱形式。
此类歌曲的演唱形式以男声二重唱为主。在艺术上则体现了较高水准:曲体结构一般为两个乐段,第二段常常是第一段的重复引申或者是对比展衍,两段衔接之处常转换调性;音调高亢激昂,旋律常有四、五度跳进,节奏宽广;演唱时常伴随着大幅度的颤音,且音色变化多,歌声时高时低,声部之间一问一答,一上一下,大起大落,互为交织,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歌词内容多为歌手即兴填词,歌曲开头以虚词“厄罗纳基,厄舍纳依”作固定起句。
(四)风俗歌
羌语称“祖惹木”,是羌族人民在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祭祀等各种风俗性活动中演唱的歌曲。主要分以下两种:
1、“勒萨”:多在喜庆场合以盘歌(问答)形式演唱。表演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分两组进行对答,前呼后应,并伴以简单手势和碎步。曲体结构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唱虚词,下句唱实词;旋律音调变化多样,音域不宽,节奏平稳流畅;歌词内容多为世代相传的。
2、“颂经调”:包括“释比”演唱的颂经调和羌民演唱的转山调两种。演唱形式主要是“释比”与群众集体演唱的二声部合唱,情景庄严虔诚;旋律具有吟诵宣叙的特征,哀婉低回,节奏平稳凝重。
您可能还喜欢:
源远流长的景颇族传统文化
你意想不到的柯尔克孜族民居建筑
不分老幼的羌族妇女节:瓦尔俄足
传统欢庆丰收节日:新米节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