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理学家吕本中到福建当官,馋到西施舌,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性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曹起妄情”。
明代任福建提学副使的王世懋,记入闽所历之事,就有:“海味重天下者,称西施舌、江瑶柱”。
嘉庆四年(1799),正一品翰林李鼎元作为出使琉球国的副使,着《李鼎元使琉球记》一书,记载到达福州并准备航行琉球的数十日里,天天有人宴请,却只记录闽浙总督宴请时上的西施舌这道菜肴:“初食西施舌极鲜美,江瑶柱次之”。
清初,美食家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有,其中《西施舌》:“吴人输一钱,思靓西子颊。如何得网中,宵分齿共舌”。
(清)李渔品尝“西施舌”后专写一段话:“海错之至美,人所艳羡而不得食者,为闽之‘西施舌’、‘江瑶柱’二种。……所谓‘西施舌’者,状其形也。白而洁,光而滑,入口咂之,俨然美妇之舌,但少朱唇皓齿牵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
上世纪30年代,梁实秋先生第一次品尝西施舌时也发出惊叹:”一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1939年,蒋介石在江西南昌行营举行宴会,就专点此道菜肴,电令福建省政府专机空运海蚌到南昌。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他在大陆最后的午餐就是在福州义序机场就食,还念念不忘此菜肴。
20世纪60年代后,邓**、朱*、李**、胡**、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品尝过这道菜肴后都给予很高平家。我国领导人多次宴请外国元首,如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菲律宾的阿基诺等等,也均有此道菜肴。福州名厨曾大奥港、澳、台及东南亚献艺,“鸡汤汆海蚌”总是以其独特的烹技与风味饮誉当地。
以上所言,足以证明“鸡汤汆海蚌”这道菜肴乃古往今来的神品之作。
您可能还喜欢:
吃日本料理的顺序是什么?
川菜特点: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
川菜文化:成都,川菜的心脏
川菜味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