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枣指的是河北的金丝小枣。畜牧业在当时也很发达,养殖已进入了个体家庭。据考古发现,位居河北中西部的中山国已能养鱼,并开始运用榨滤技术对谷物酒进行过滤,并成功的保存了当时酿造酒的实物。在平山县三汉中山王墓出土的两壶战国古酒,就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保存年代最久的酒。农业的发达,养殖畜牧、酿造等副业的兴旺,为烹饪创造了优厚的原料物质条件。
殷周时期,河北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不断发展,为烹饪提供了铜鼎、铜锅、铜刀等炊饮器具,比使用陶器进了一大步。而河北藁城台西村发现的商代漆器残片说明,最迟在商代已出现了漆器,至春秋战国时,漆器已相当精美,漆器中的餐饮具种类也不少。
这一时期,河北的烹饪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对烹饪原料的运用,发生了由低级到高级,由一般到复杂的变化。从伊尹给商汤的一份食单中即可看出:其山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其中所说的冀州、常山都在河北省境内。
早在西周时期,幽州就有鱼盐之利。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因有鱼盐之饶,成为渤碣之间一大商业都会。春秋时煮盐业已产生,齐相管仲设盐官专管煮盐业。从《管子》一书看,不但齐有渠展(古地名)之盐,而且燕有辽东之煮。
《东周列国志》:太子丹有马日行千里,轲偶言马肝味美,须庖人进肝,即所杀千里马也。此菜或煮或炒,均须严格地掌握火候,而当时即能制做此菜,可见烹饪技术已具有一定的水平,而荆轲的悲壮事迹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战国策》中有中山君,吾以一杯羊羹亡国的记载。说的是,当时的中山国与赵国的矛盾很大。一天,中山君命腐夫做羊羹一菜,召宴群臣,因其菜味香浓厚,早被众臣所垂涎。中山君手下的司马子期因没有吃上此菜,愤怒至极,一气之下投奔了赵国,并劝说赵玉征讨中山。由此可见,羊羹在当时是难得的美味。
三、发展期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960年的秦至唐代,其间历时1200多年,河北饮食文化在前期形成初步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河北饮食文化承上启下,创造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财富,为后来河北饮食文化迈向成熟开辟了道路。
西汉时期,冀菜烹饪原料大量引进。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许多西域的烹饪原料传入了中原地区,如苜蓿、胡瓜、胡豆、胡椒、胡麻、胡桃、胡萝等。胡瓜引进后率先种植的是河北一带,黄瓜这种蔬菜登上宫廷菜,河北为最。黄瓜入馔,在河北由来以久。河北现有黄瓜宴,即整桌的菜均用黄瓜为主要原料制成。
这一时期,调味品和传热媒介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动物油的基础上,开始使用植物油,如豆油、麻油、黄酱等登上了灶台。相传河北古菜霸王肉,即是用植物油炸制而成的。植物油的使用,使菜肴的味道、色泽、质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冀菜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当时做菜已开始使用糊和浆,是使菜质外焦里嫩的初级阶段。
隋开皇六年在真定(现正定)修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素食文化兴起。当时豆腐、豆油等素食原料已广泛使用,名菜张记炸豆腐(即炸佛手)深受食客欢迎。传说罗汉斋是该寺里的一桌斋席,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正定曾经品尝过,致使大佛寺的罗汉斋席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一大流派。
你可能也喜欢:
河南的“天籁之音”-西坪民歌
富有民间地方戏曲特色的长沙花鼓戏
地方色彩浓郁的民间曲艺--祁阳小调
充满淳朴的重庆“泥土味”-梁山灯戏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